《通典》卷三十八 職官二十



第九品 曠野、橫野將軍 子男國郎中令 太祝令 諸署令六百石以上者 中黃門 公主家令 皇子典書令 四門國小博士 律博士 校書郎 二大二公參軍督護 都水參軍 檢校御史

以前上階

王公國侍郎 侯伯國中尉 謁者 太子三卿丞 五品正從將軍列曹行參軍 司空、皇子參軍督護 二品將軍始蕃王長兼行參軍 從一品將軍開府參軍督護 殿內司馬督

從九品 偏、裨將軍 太子廄長 監淮海津都尉 諸局都尉 皇子典祠、學官令皇子典衛令 王公國上、中、下將軍 王公國中大夫 諸署令不滿六百石者

以前上階

二品將軍始蕃王參軍督護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長兼行參軍 太常光祿衛尉領護詹事功曹、五官、治禮郎 子男國大農 小黃門 員外司馬督

右內外文武官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內,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州刺史、郡太守、縣令長等。)內文學學生三千人,都計內外官及學生一萬七百六十四人。其京城諸司令史及諸色職掌人及外州郡縣屬官並諸色職掌人等並未詳,命數亦未詳。按魏氏之初,法制簡略,設官分職,多因事宜,罕依故實,誠非經遠。既列九品,每品又分為上中下三等。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定令,方有倫序。今所錄者,以此為正焉。又按前代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有之。自四品以下,正從又分為上下階,亦一代之別制也。

北齊職品:

正一品 太師 太傅 太保 王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公 司徒公 司空公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開國郡公(爵)

正二品儀同三司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 特進 尚書令 驃騎、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在開國郡公下。) 衛將軍(加大者,在太子太師上。) 四征將軍(加大者,次衛大將軍。) 左右光祿大夫 散郡公、開國縣公(爵)

從二品 尚書僕射 中書監 司州牧 四鎮將軍(加大者,次四征。) 中軍、鎮軍、撫軍將軍領軍、(加大者,次尚書令下。)護軍、翊軍將軍 金紫光祿大夫 散縣公、開國縣侯(爵)

正三品 吏部尚書 四安將軍 中領軍 中護軍 太常、光祿、衛尉卿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中書令 太子詹事 侍中 諸曹尚書 四平將軍 諸王師 大宗正、太僕、太理、鴻臚、司農、太府卿 清都尹 三等上州刺史 左衛將軍 右衛將軍 秘書監 銀青光祿大夫 散縣侯(爵) 開國縣伯(爵)

從三品 散騎常侍 三等中州刺史 司徒左長史 四方中郎將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國子祭酒 御史中丞 中侍中 長秋卿 將作大匠 冠軍將軍 太尉長史 領左右將軍 武衛將軍 太子左衛率 太子右衛率 輔國將軍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校尉 太中大夫 龍驤將軍 散縣伯(爵) 三等上郡太守

正四品 鎮遠、安遠將軍 太常、光祿、衛尉少卿 尚書吏部郎中 給事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徒右長史 司空長史 三公府司馬 中常侍 中尹 城門校尉 虎騎、雲騎、驍騎、游擊等將軍 大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卿

以前上階

建忠、建節將軍 通直散騎常侍 諸開府長史 中散大夫 三等下州刺史 三等鎮將 諸開府司馬 開國縣子(爵)

從四品 中堅、中壘將軍 尚書左丞 三公府諮議參軍事 司州別駕從事史 三等上州長史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 前左右後軍將軍 中書侍郎 太子庶子 三等中郡太守 左右備身正都督 刀劍備身正都督 備身正都督 御仗正都督 直盪正都督 三等上州司馬

以前上階

振威、奮威將軍 諫議大夫 尚書右丞 諸開府諮議參軍 司州治中從事史 左右中郎將 步兵、越騎、射聲、屯騎、長水校尉 朱衣直閤 直閤將軍 太子騎官及內直備身正都督 三等鎮副將 散縣子(爵)

第五品 廣德、弘義將軍 太子備身正都督、直入、直衛正都督 領左右、三等中州長史三公府從事中郎 秘書丞 皇子友 國子博士 散騎侍郎 太子中舍人 員外散騎常侍 三等中州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