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丞集箋注》卷之八近體詩三十三首


送崔九興宗游蜀
送君從此去,轉覺故人稀。徒御猶回首,田園方掩扉。出門當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漢風流地,遊人何處歸?處,《唐詩紀事》作“歲”。
送崔興宗
已恨親皆遠,誰憐友復稀?君王未西顧,遊宦盡東歸。塞闊山河淨,闊,顧元緯本、凌本俱作“迥”。山,凌本作“江”。天長雲樹微。方同菊花節,相待洛陽扉。
送平淡然判官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起,《唐詩正音》作“赴”,一作越。瀚海經年別,別,顧元緯本、凌本、《文苑英華》俱作“到”。交河出塞流。須令外國使,須,《文苑英華》作“預”。知飲月支頭。知,一作“只”,非。
送孫秀才
《唐詩紀事》以此詩為王縉之作。
帝城風日好,風,《文苑英華》作“春”。況復建平家。玉枕雙文簟,文,《文苑英華》、《唐詩紀事》俱作“紋”。金盤五色瓜。山中無魯酒,無,《文苑英華》、《唐詩紀事》俱作“沽”。松下飯胡麻。莫厭田家苦,厭,《文苑英華》作“怨”。歸期遠復賒。
成按:孫秀才蓋客於京師,遨遊諸王之門,不得意而歸者。故首美帝城風日,並引建平家以為擬喻;承以“玉枕”、“金盤”一聯,則客游之適意可知。今舍之而歸去,所飲者若彼,所飯者若此,田家淡薄,大異疇昔,幾何不生厭苦。然而莫厭者,不猶愈乎?其慰藉之意深矣。
送劉司直赴安西
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煙,顧元緯本、凌本、《文苑英華》、《唐詩品匯》俱作“沙”。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漢,凌本作“使”。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地,顧元緯本、凌本俱作“上”,一作“址”。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間,《文苑英華》作“中”。老,《唐詩品匯》作“著”。
送方城韋明府
遙思葭菼際,寥落楚人行。高鳥長淮水,平蕪故郢城。使車聽雉乳,縣鼓應雞鳴。若見州從事,無嫌手板迎。
送李員外賢郎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送梓州李使君
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文苑英華》作“鄉音聽杜鵑”。山中一半雨,半,二顧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夜”。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瀛奎律髓》、《唐詩正音》俱作“賨”。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不敢,當是“敢不”之訛。
錢牧齋云:《文苑英華》載王右丞詩,多與今行槧本小異,如“松下清齋折露葵”,“清齋”作“行齋”。“種松皆作老龍鱗”,作“種松皆老作龍鱗”,並以《英華》為佳。《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作“山中一半雨”,尤佳。蓋送行之詩,言其風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日“一半雨”,而續之以“焚女”、“巴人”之聯也。崔顥詩:“寄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英華》云:“‘余知報國心’,如俗本,則顥此句為求知矣。”此類甚多,讀者宜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