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六十二回 安樂王喜諧花燭 西夏主妄動干戈

  第六十二回 安樂王喜諧花燭 西夏主妄動干戈

話說聖上母子商議恩封有功之人,天子道:“母后前在陳州時,兒已禱告上天,
母后二日復明,願免陳州十年國課。今果得母后二目重明,兒如今即欲頒旨使下民
知悉。”太后說:“皇兒言之有理,今日母子團圓,正該蠲免陳州國課,天下囚犯,
須當減等寬恩。況陳州連年災荒,窮困不堪,即有一二富厚之家,設法施救窮民,
無奈一連六七歲,顆粒無收,人民已是水深火熱,目今得皇兒敕免徵課,實乃萬民
之幸了。”
是日,天子敕封寇宮女為淑德元君,陳琳謚為忠烈公,各造廟祠,春秋二祭,
永受香菸。郭海壽敕封安樂王,賜黃白金各萬斤,並賜宮娥內監一十六名,不必朝
謁,陳州地方文武官員,每月朔望請安。包待制加進龍圖閣學士,恩賜上殿坐位,
五日一登朝參。大赦天下囚犯,十惡大罪,俱減一等,小罪一概赦免,陳州國課免
征十載。詔旨頒行,各省共沾皇恩。
過不多時,朝中接得陳州表章,建造王府已竣。天子降旨,著包公。龐國丈二
人護送安樂王榮歸。著龐國丈先回復旨,包公仍留陳州完了賑饑,然後回朝。當下
又命欽天監選定良辰,登車起駕之日更有文武官員俱來送行。郭海壽進宮拜別母后
娘娘,太后囑咐須要一月一來朝覲。安樂王連聲諾諾,母子灑淚而別。又辭了天子,
眾大臣紛紛錢送。京城內外居民店戶,夾道而觀,不能細述。
眾文武送別數里俱回,只有龐國丈、包大人一路同行,處處地方官迎送。一日
到了陳州,轟動了本處多少人民,紛紛議論,都說郭海壽幼年時,母子二人也曾作
過乞丐,後來長成,方得肩挑背負,販菜度日。他一貧如洗,仍不失奉養,原算是
個孝順之人。今有發達之福,皆由孝養中得來。當日郭王爺未進陳州城,早有大小
文武官員、本地縉紳耆老,車馬紛紛,在此恭迎。一路行來,文武軍兵擁護他進了
王府。郭王爺當中坐了,眾文武官員參見,大員打拱,小員俯伏塵埃。這郭海壽本
是小戶出身,飯也討過,菜也賣過,雖見過包大人,朝參過聖上,對這些繁文褥節,
卻是全然不懂。坐定金交椅,由得眾官叩首,不說一聲“免禮”,亦不說聲“請起”。
只有龐國丈好生氣惱,暗暗生嗔,旁有宮監代說一聲免禮,眾官才起來。龐國丈向
包公首一搖,目一睜,顯出大不耐煩的樣子。包公會意,便道:“千歲,龐國丈職
在中書,不便在此耽延,理宜速速還朝。”郭王道:“那個留他耽延,由他自便罷
了。”包公道:“下官也要辭駕了。”郭王道:“包大人你去不得,且在此與我作
伴,未知尊意如何?”包公道:“只因賑饑未畢,不得久留,故亦要相辭。”郭王
道:“既包大人要去,本處地方官員也可退回,不必在此,日後亦不必日日來此拜
謁請安,反覺麻煩,不便。”眾官員拜謝千歲並因丈、包公,俱已登程去訖。原來
郭海壽是淡泊胸襟,厭煩朝廷一定之規,故吩咐本處官員不用天天來拜,只樂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