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六十一回 殯劉後另貶陵墓 戮郭槐追旌善良


皆得賢妹維持之力。”狄太后道:“那裡敢當娘娘重謝,說來更使臣妾羞愧。但當
時迫於勢所難言,一說明此事,先結怒於劉太后,實乃事在兩難。然亦不知寇宮女
通知娘娘,逃出別方,只道被奸監焚害了。今娘娘得叨大信,仍在人間,實乃可喜。”
姐妹正在言談之際,忽值天子進宮,朝見狄母后,狄太后大覺羞愧。當日李太后又
差內監往楊府邀請佘太君進宮,太君請安畢,敘談一番。頃刻間內宮排宴,三尊年
一同暢敘,各宮都排喜宴,不能一一細述。
次日天子臨朝,百官朝見已畢。天子說道:“包卿,朕思寇宮女曾將寡人母子
救出,投水而亡,今陳琳現在亦有救主之功。生死之恩,據卿應如何旌贈。郭槐罪
惡滔天,如何正法,卿家也須代朕處分。”包公奏道:“啟上陛下,寇宮娥有功慘
死,應得追封,可起柩附葬於皇陵腳下,再建祠廟,追封為天妃元母,旌表流芳,
永受香菸。陳琳身為內監,忠貞救主,加封公爵,另建府第,御賜宮監侍奉,永食
王家厚祿,死則敕附太廟之中。郭槐害幼主於先,謀主母於後,斬絕王家宗嗣,十
惡大罪,例應抽筋割舌,粉骨揚灰。臣擬如此,伏乞聖裁。”天子道:“依卿所擬。”
即著包公押郭槐赴市曹正法復旨。包公道:“臣啟陛下,郭槐、陳琳俱為內監,郭
槐害主,其心險惡;陳琳救主,其善堪嘉。二人之心,有大淵之別,可著陳琳督同
往觀正法,使其悅目爽心,庶不負他救主之功。”天子聽罷,喜道:“卿處置得當,
深慰朕心。”即下旨到南清宮宣召陳琳。
是日退朝,眾官各散。包公回到衙中,著百十差軍,往天牢調取郭槐。這郭槐
連日飲食不進,也不知饑寒,問他不言不答,猶如痴呆一般。當時提至法場上,包
公與陳琳先後齊至,見禮畢,二人分東西對坐。郭槐赤著身體,捆綁堅牢,朝上下
跪,正乃善惡相對。包公吩咐行刑,刀斧子領命,因系凌遲之刑,故安放一大桶在
側,先割去手足,一刀將頭顱斬下,拋入木桶之中。老陳琳點頭長嘆一聲,不覺呵
呵發笑道:“郭槐,可恨你當初立心不善,欺君害主,罪重深淵。只言歷久年深,
並無報應,豈知天理昭彰,不容脫漏,分明報應不爽。”此番竟樂殺老陳琳,呵呵
大笑。只因他年紀已近百歲,氣息精神到底衰弱,一刻間笑至氣不復返,有呼無吸,
倒在交椅中。包公即命左右呼喚,不見答言,眾人都吃一驚,啟上包公道:“陳公
公笑得氣絕了,喚之不醒,想已死去。”包公聽罷說道:“不用喧譁,倘若解救不
來,奏知聖上,然後成殮便了。”眾軍奉命解救陳琳,取來通關藥末之類,用參湯
灌下,豈知身體漸漸冷凍如冰。一眾役人稟知包公:“小人等用藥救之不活,除非
大人的御賜法寶可救。”包公道:“陳公公並非冤枉而死,縱有還魂之寶,亦難救
轉、”吩咐且將屍首看管,待奏知聖上,然後開喪收殮。眾軍領諾,包公離座,走
近一看陳琳,長嘆一聲道:“可惜陳公公,今日反是包某害你身亡,念你年高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