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二十五

文選考異
注“段匹磾領幽州牧諶求為匹磾別駕”:袁本、茶陵本無“州”下“牧諶”二字,及“為 ”下“匹磾”二字。案:無者是也。尤誤取五臣良注衍字添耳。
嗣宗之為妄作也:袁本、茶陵本有校語云“妄”善作“忘”。案:二本所見非也。作“ 忘”不可通,必傳寫誤,而尤改正之者。

長鳴於良樂:袁本、茶陵本無“ 長”字。案:此或所見不同,今無所考。

注“適祇適也”:陳雲上“適” 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厄運初遘:案:“遘”當作“構 ”。袁本注作“構成也”,見下。其五臣銑注乃雲“遘,遇也”。各本所見,皆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尤因此並改注字,益非。

注“毛萇詩傳曰遘成也”:袁本 “遘”作“構”。案:“構”字是也。所引小雅四月傳文。茶陵本刪去此八字,大誤。

注“善馬香草”:何校“馬”改 “鳥”,是也。各本皆誤。

注“杜預左氏傳曰”:陳雲“傳 ”下脫“注”字,是也。各本皆脫。

裹糧攜弱:袁本、茶陵本此上有 “不慮其敗唯義是敦”八字,雲善無此二句。案:各本所見皆非也。詳詩每章十二句,傳寫共脫三處,非善自無。下二處皆經尤校改正之,唯此仍其舊,為失於檢照也。又疑善尚有注,為並脫一節,今注莫可考。

注“張晏漢書曰”:何校“書” 下添“注”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倚篠異乾”:何校“倚”改 “奇”,是也。各本皆誤。

虛滿伊何蘭桂移植 袁本、茶陵本有校語云善無此二句。案:二本所見非也。傳寫誤脫,說見上。尤校改正之,其脩補之跡尚存也。又疑善亦尚有注,莫可考。

光光段生出幽遷喬:袁本、茶陵本有校語云善脫此二句。案:傳寫誤,尤校改正之,說見上。此二句善注各本具存,益足證非善自無也。凡袁、茶陵二本據所見為校語,未嘗謂善真如此,讀者每誤認,觀此可曉然矣。

注“夫招大夫以旌”:袁本、茶陵本“旌”作“旍”。案:正文作“旍”。“旍”即“ 旌”字。陳雲上“夫”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重贈盧諶五言 臧榮緒晉書曰:琨詩託意非常,想張、陳,以激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琨。

 劉越石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懸璧,懸黎以為璧,以喻諶也。琴操,卞和歌曰:攸攸沂水,經荊山兮,穴山采玉,玉難為功兮。孔安國尚書傳曰:璆,玉也。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史記曰:太公望以漁釣奸周。西伯將出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六韜曰:文王卜田,史扁為卜田於渭之陽,將大得,非龍非□,非熊非羆,非得公侯,天遺汝師。文王齋戒三日,田於渭陽,卒見呂尚,坐茅以漁。答賓戲曰:周望兆動於渭濱。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東觀漢記曰:鄧禹,字仲華,南陽人也。更始既至雒陽,以世祖為大司馬,使安集河北。禹聞之,自南陽發,北徑渡河,追至鄴,謁上,見之甚歡,謂曰:我得拜除長吏,生遠來,寧欲仕耶?禹曰:不願也。趙岐孟子章指曰:千載聞之,猶有感激。周易曰:同氣相求。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漢書曰:陳平從高帝擊韓信,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食,用平奇計,使單于閼氏解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南過曲逆,詔御史封平為曲逆侯。又曰:冒頓圍高帝於白登七日。如淳曰:平城旁高之地若丘陵者也。留侯,已見謝惠連張子房詩。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左氏傳曰: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杜預曰:狐偃,子犯也。魏武子,魏犨也。司空季子,胥臣臼季也。此五人賢而有大功也。左氏傳,寺人披謂晉侯曰: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杜預曰:乾時之役,管仲射桓公中鉤。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二伯,晉文、齊桓公也。黨,謂五賢。讎,謂射鉤也。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數子,謂太公已下也。言數子皆能陳謀以靜亂,故己想之而共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論語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誰雲聖達節,知命故不憂。毛萇詩傳曰:雲,言也。左氏傳,曹子臧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周易曰:樂天知命,故不憂。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公羊傳曰: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孔子曰:孰謂來哉!孰謂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袍。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家語曰:孔子云:脩事而能建業。注曰:建功業。夕陽西流,喻將老之人也。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嵇康幽憤詩曰:時不我與。雲浮,言疾也。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劉楨與臨淄侯書曰:肅以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劉歆遂初賦曰:奉華蓋於帝側。說文曰:輈,轅也。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應劭漢書注曰:說者以金取堅剛,百鍊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