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一


白雉詩
啟靈篇兮披瑞圖,獲白雉兮效素烏。范曄後漢書曰:永平十年,白雉所在出焉。東觀漢記,章帝詔曰:乃者白烏神雀屢臻,降自京師也。嘉祥阜兮集皇都。發皓羽兮奮翹英,容潔朗兮於純精。楚辭曰:砥室翠翹絓曲瓊。王逸曰:翹,羽名。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韓詩外傳曰:成王之時,越裳氏獻白雉於周公。河圖曰:謀道吉,謀德吉,能行此大吉,受天之慶也。
文選考異
注“田肯曰秦帶河阻山”:袁本、茶陵本“田肯”作“婁敬”。案:二本非也,此所引高帝紀文,非婁敬傳之“秦地被山帶河”也。下注所云“ 婁敬已見上文”者,謂見西都奉春建策注。二本蓋因下注致誤。何、陳校皆據之改為“婁敬”,殊失之矣。凡二本有誤,及何、陳校之非者,多不復出。附辨一二,以為舉例,余準是求之。
前聖靡得言焉:袁本、茶陵本“ 得”下有“而”字。案:後漢書亦有。

注“震雷憑怒”:袁本“雷”作 “電”,是也。茶陵本亦誤“雷”。

蹈一聖之險易云爾哉:茶陵本無 “哉”字,雲五臣有“而已哉”字。袁本有“而已哉” 。案:袁用五臣也,失著校語,非。後漢書無“而已” 有“哉”,或尤依彼添耳。

至乎永平之際:袁本“乎”作“ 於”,茶陵本作“於”。案:後漢書作“於”,似“乎 ”字非也。

正雅樂:案:“雅”當作“予” 。後漢書作“予”。章懷注“正予樂”,謂依讖文改“ 太樂”為“太予樂”也。困學紀聞曰:文選李善注亦引 “太予”,五臣乃解為“正樂”。今本作“雅樂”,誤,蓋五臣本改為“雅”。王伯厚此說最是。善既引“太予”,則作“予”自甚明。袁本、茶陵本所載五臣銑注云:“雅樂,正樂也”其作“雅”亦甚明。各本所見正文,皆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耳。凡如此例者,全書不少,詳見每條下。

注“作樂名雅”:案:“雅”當作“予”,各本皆誤。此因誤改正文,又並誤改注也。後漢書明帝紀章懷注所引正是“予”字。

注“會明帝改”:袁本“明”作 “昌”,“改”作“九”,是也。茶陵本誤與此同。案:“會昌帝九”以四字為一句,何於此節注,不得其讀,多所紛更。非,今不論。

注“正樂官曰太予樂官”:案: “正”下當有“太”字。各本皆脫。顏延之曲水詩序“ 太予協樂”注引此詔有,可證。

躬覽萬國之有無:袁本、茶陵本 “躬”作“窮”。案:後漢書亦是“窮”字。

於是皇城之內:袁本、茶陵本“ 於是”作“是以”,案:後漢書亦作“是以”。

注“毛詩傳曰古有梁鄒”:何校 “毛”改“魯”,案:所校是也。章懷注所引正是“魯 ”字。各本皆誤。又張載魏都賦注引,亦可證。

覽駟鐵:袁本“駟鐵”作“四驖 ”,茶陵本作“駟驖”。今案: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銑注作“四驖”,其善注中作“駟鐵”,必善“駟鐵” ,五臣“四驖”,失著校語也。茶陵及此“駟”字未相亂,何雲後漢書作“驖”。今考此與彼仍不必全同。而范書“駟驖”與善“駟鐵”、五臣“四驖”互異,但當各依其本。

注“棽大枝條”:袁本、茶陵本 “條”下有“棽灑也”三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