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二



嗣業子文紀,後貴顯。

高元裕,字景圭,其先蓋渤海人。第進士,累辟節度府。以右補闕召,道商州,會方士趙歸真擅乘驛馬,元裕詆曰:"天子置驛,爾敢疾驅邪?"命左右奪之,還,具以聞。敬宗視朝不時,稍稍決事禁中,宦豎恣放,大臣不得進見。元裕諫曰:"今西頭勢乃重南衙,樞密之權過宰相。"帝頗寤而不能有所檢制,人皆危之。俄換侍御史內供奉,士始相賀。

李宗閔高其節,擢諫議大夫,進中書舍人。鄭注入翰林,元裕當書命,乃言"以醫術侍",注愧憾。及宗閔得罪,元裕坐出餞,貶閬州刺史。注死,復授諫議大夫、翰林侍講學士。

莊恪太子立,擇可輔導者,乃兼賓客。進御史中丞。即建言:"紀綱地官屬須選,有不稱職者,請罷之。"於是監察御史杜宣猷、柳瑰、崔郢、侍御史魏中庸、高弘簡併奪職。故事,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號"外台",得察風俗,舉不法。元和中,李夷簡因請按察本道州縣。後益不職。元裕請監院御史隸本台,得專督察。詔可。累擢尚書左丞,領吏部選。出為宣歙觀察使,入授吏部尚書。拜山南東道節度使,封渤海郡公,奏蠲逋賦甚眾。在鎮五年,復以吏部尚書召,卒於道,年七十六,贈尚書右僕射。

元裕性勤約,通經術,敏於為吏,岩岩有風采,推重於時。自侍講為中丞,文宗難其代,元裕表言兄少逸才可任,因以命之,世榮其遷。

少逸,長慶末為侍御史,坐失舉劾,貶贊善大夫,累遷諫議大夫,乃代元裕。稍進給事中,出為陝虢觀察使。中人責峽石驛吏供餅惡,鞭之,少逸封餅以聞。宣宗怒,召使者責曰:"山谷間是餅豈易具邪?"謫隸恭陵,中人皆斂手。以兵部尚書致仕,卒。

元裕始名允中,太和中改今名。

元裕子璩,字瑩之。第進士,累佐使府。以左拾遺為翰林學士,擢諫議大夫。近世學士超省郎進官者,惟鄭顥以尚主,而璩以寵升雲。懿宗時,拜劍南東川節度使。召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閱月卒,贈司空。太常博士曹鄴建言:"璩,宰相,交遊醜雜,取多蹊徑,諡法'不思妄愛曰刺',請謚為刺。"從之。

封敖,字碩夫,其先蓋冀州蓚人。元和中,署進士第,江西裴堪辟置其府,轉右拾遺,雅為宰相李德裕所器。會昌初,以左司員外郎召為翰林學士,三遷工部侍郎。敖屬辭贍敏,不為奇澀,語切而理勝。武宗使作詔書慰邊將傷夷者,曰:"傷居爾體,痛在朕躬。"帝善其如意出,賜以宮錦。劉稹平,德裕以定策功進太尉,時敖草其制曰:"謀皆予同,言不它惑。"德裕以能明專任己以成功,謂敖曰:"陸生恨文不迨意,如君此等語,豈易得邪?"解所賜玉帶贈之。未幾,拜御史中丞,與宰相盧商慮囚,誤縱死罪,復為工部侍郎。

大中中,歷平盧、興元節度使。初,鄭涯開新路,水壞其棧,敖更治斜谷道,行者告便。蓬、果賊依雞山,寇三川,敖遣副使王贄捕平之。加檢校吏部尚書。還為太常卿。卿始視事,廷設九部樂,敖宴私第,為御史所劾,徙國子祭酒。復拜太常,進尚書右僕射。然少行檢,士但高其才,故不至宰相,卒。

子彥卿、望卿,從子特卿,皆第進士。

鄭薰,字子溥,亡鄉里世系。擢進士第。歷考功郎中、翰林學士。出為宣歙觀察使。前人不治,薰頗以清力自將。牙將素驕,共謀逐出之,薰奔揚州。貶棣王府長史,分司東都。

懿宗立,召為太常少卿,擢累吏部侍郎。時數大赦,階正議光祿大夫者,得蔭一子,門施戟。於是宦人用階請蔭子,薰卻之不肯敘。宰相杜悰才其人,擬判度支,辭;又擬刑部兼御史中丞,固辭,乃免。久之,進左丞。性愛友,糾族百口,稟不充,求外遷。擬華州刺史,輒留中,為幸侍酬沮。後以太子少師致仕。

薰端勁,再知禮部,舉引寒俊,士類多之。既老,號所居為"隱岩",蒔松於廷,號"七松處士"雲。

敬晦,字日彰,河中河東人。祖括,字叔弓,進士及第,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惡不諧己,外除果州刺史,進累兵部侍郎。志簡淡,在職不求名。周智光已誅,議者健括才,選為同州刺史,拜御史大夫。隱然持重,弗以私害公。大曆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