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二



晦進士及第,辟山南東道節度府,與馬曙聯舍。於是,帥不政,法制陵頹,曙引大吏廷責之。吏負兼軍職,不引咎,走訴諸府。牙將且十輩,方雜語以申吏枉,晦讓諸將曰:"吏冒軍名,公等不能詰,反引與為伍,奈何?"眾愧謝,闔府咨美。擢累諫議大夫。武宗時,趙歸真以詐營罔天子,御史平吳湘獄,得罪宰相。晦上疏極道非是,不少回縱。

大中中,歷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浙西觀察使。時南方連饉,有詔弛榷酒茗,官用告覂,晦處身儉勤,貲力遂充。徙兗州節度使,以太子賓客分司。卒,贈兵部尚書,謚曰肅。

晦兄昕、暤,弟昈、煦,俱第進士籍。昕為河陽節度使,暤右散騎常侍,世寵其家。

韋博,字大業,京兆萬年人。祖黃裳,浙西節度觀察使。博取進士第,浸遷殿中侍御史。開成中,蕭本詐窮得罪,詔與中人籍其財,中人利寶玉,欲竊取去,博奪還,簿無遺貲。

回鶻入寇,以符澈為河東節度使,拜博為判官。久之,進主客郎中。時詔毀佛祠,悉浮屠隸主客。博言令太暴,宜近中,宰相李德裕惡之。會羌、渾叛,以何清朝為靈武節度使,詔博副之,擢右諫議大夫,召對,賜金紫。因行西北邊,商虜強弱,還奏有旨,進左大夫,為京兆尹。與御史中丞囂競不平,皆得罪,下除博衛尉卿。出為平盧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徙昭義。卒,年六十二,贈兵部尚書。

李景讓,字後己,贈太尉憕孫也。性方毅有守。寶曆初,遷右拾遺。淮南節度使王播以錢十萬市朝廷歡,求領鹽鐵,景讓詣延英亟論不可,遂知名。沈傳師觀察江西,表以自副。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商華虢三州刺史。

母鄭,治家嚴,身訓勒諸子。始,貧乏時,治牆得積錢,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祿,猶菑其身,況無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閉坎。景讓自右散騎常侍出為浙西觀察使,母問行日,景讓率然對:"有日。"鄭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蓋怒其不嘗告也。且曰:"已貴,何庸母行?"景讓重請罪,乃赦。故雖老猶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嘗怒牙將,杖殺之,軍且謀變,母欲息眾讙,召景讓廷責曰:"爾填撫方面而輕用刑,一夫不寧,豈特上負天子,亦使百歲母銜羞泉下!何面目見先大夫乎?"將鞭其背,吏大將再拜請,不許,皆泣謝,乃罷,一軍遂定。景讓家行脩治,閨門唯謹。

入為尚書左丞,拜天平節度使,徙山南東道,封酒泉縣男。大中中,進御史大夫,甫視事,劾免侍御史孫玉汝、監察御史盧栯,威肅當朝。為大夫三月,蔣伸輔政,景讓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擇宰相,盡書群臣當選者,以名內器中,禱憲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讓名不得。世謂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謂之"辱台"。景讓愧艴不能平,見宰相,自陳考深當代,即拜西川節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邪?"景讓笑曰:"兒曹詎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曰孝。

性獎士類,拔孤仄,如李蔚、楊知退皆所推引。始為左丞,蔣伸坐宴所,酌酒語客曰:"有孝於家、忠於國者飲此。"客肅然,景讓起卒爵。伸曰:"無宜於公。"所善蘇滌、裴夷直皆為李宗閔、楊嗣復所擢,故景讓在會昌時,抑厭不遷。宣宗銜穆宗舊怨,景讓建請遷敬、文、武三主,以猶子行為嫌,請還代宗以下主復入廟,正昭穆。事下百官議,不然,乃罷,德望稍衰矣。然清素寡慾,門無雜賓。李琢罷浙西,以同里訪之,避不見;及去,命貳其騙石焉。元和後,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顯,景讓宅東都樂和里,世稱清德者,號"樂和李公"雲。

弟景溫,字德己,歷諫議大夫、福建觀察使,徙華州刺史,以美政聞。累遷尚書右丞。盧攜當國,弟隱繇博士遷水部員外郎,材下資淺,人疾其冒,無敢繩,景溫不許赴省。時故事久廢,景溫既舉職,人皆韙其正。

弟景莊,亦至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