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百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延祐擢進士,補渭南尉,有吏能,治第一。李勣戒之曰:"子春秋少而有美名,宜稍自抑,無為出人上。"延祐欽納。後檢校司賓少卿,封薛縣男。

徐敬業敗,詔延祐持節到軍。時吏議敬業所署五品官殊死,六品流,延祐謂誣脅可察以情,乃論授五品官當流,六品以下除名,全宥甚眾。拜箕州刺史,轉安南都護。舊俚戶歲半租,延祐責全入,眾始怨,謀亂。延祐誅其渠李嗣仙,而餘黨丁建等遂叛,合眾圍安南府。城中兵少不支,嬰壘待援。廣州大族馮子猷幸立功,按兵不出,延祐遇害。桂州司馬曹玄靜進兵討建,斬之。

延祐從弟藏器,高宗時為侍御史。衛尉卿尉遲寶琳脅人為妾,藏器劾還之,寶琳私請帝止其還,凡再劾再止。藏器曰:"法為天下縣衡,萬民所共,陛下用舍繇情,法何所施?今寶琳私請,陛下從之;臣公劾,陛下亦從之。今日從,明日改,下何所遵?彼匹夫匹婦猶憚失信,況天子乎!"帝乃詔可,然內銜之,不悅也。稍遷比部員外郎。監察御史魏元忠稱其賢,帝欲擢任為吏部侍郎,魏玄同沮曰:"彼守道不篤者,安用之?"遂出為宋州司馬,卒。

子知柔,性簡靜,美風儀。居親喪,廬墓側,詔築闕表之。歷國子司業,累遷工部尚書。開元六年,河南大水,詔知柔馳驛察民疾苦及吏善惡,所表陳州刺史韋嗣立、汝州刺史崔日用、兗州刺史韋元珪、符離令綦毋頊等,止二十七人有治狀。久之,遷太子賓客,封彭城縣侯。致仕,給全祿終身。遺令薄葬,祖載服用皆自處其費。贈太子少保,謚曰文。弟知幾,別有傳。

張昌齡,冀州南宮人。與兄昌宗皆以文自名,州欲舉秀才,昌齡以科廢久,固讓。更舉進士,與王公治齊名,皆為考功員外郎王師旦所絀。太宗問其故,答曰:"昌齡等華而少實,其文浮靡,非令器也。取之則後生勸慕,亂陛下風雅。"帝然之。

貞觀末,翠微宮成,獻頌闕下,召見,試《息兵詔》,少選成文。帝大悅,戒之曰:"昔禰衡、潘岳矜己慠物,不得死。卿才不減二人,宜鑒於前,副朕所求。"乃敕於通事舍人里供奉。俄為崑山道記室,《平龜茲露布》為士所稱。賀蘭敏之奏豫北門修撰,卒。

昌宗官至太子舍人、修文館學士。撰《古文紀年新傳》數十篇。

崔行功,恆州井陘人。祖謙之,仕北齊,終鉅鹿太守,徙占鹿泉。少好學,唐儉愛其才,妻以女,因倩作文奏。高宗時,累轉吏部郎中,以善占奏,常兼通事舍人內供奉。坐事貶游安令,又召為司文郎中,與蘭台侍郎李懷儼並主朝廷大典冊。

初,太宗命秘書監魏徵寫四部群書,將藏內府,置讎正三十員、書工百員。征徙職,又詔虞世南、顏師古踵領,功不就。顯慶中,罷讎正員,聽書工寫於家,送官取直,使散官隨番刊正。至是詔東台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相次充使檢校,置詳正學士代散官。以勞遷蘭台侍郎,卒。

孫銑,尚定安公主,為太府卿。初,主降王同皎,後降銑,主卒,皎子繇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侯銛駁奏"主與王氏絕,喪當還崔",詔可。銛猶出為瀘州都督。

行功兄子玄、暐別有傳。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人驚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類此。

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司馬周季重、司戶郭若訥構其罪,系獄,將殺之。季重等酒酣,審言子並年十三,袖刃刺季重於坐,左右殺並。季重將死,曰:"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審言免官,還東都。蘇頲傷並孝烈,志其墓,劉允濟祭以文。

後武后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舞謝,後令賦《歡喜詩》,嘆重其文,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交通張易之,流峰州。入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大學士李嶠等奏請加贈,詔贈著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