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百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初為道王府屬,嘗使自言所能,賓王不答。歷武功主簿。裴行儉為洮州總管,表掌書奏,不應,調長安主簿。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後讀,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昌,詔求其文,得數百篇。

它日,崔融與張說評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鄰可以企之。"說曰:"不然。盈川文如縣河,酌之不竭,優於盧而不減王。恥居後,信然;愧在前,謙也。"

開元中,說與徐堅論近世文章,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濃雲郁興,震雷俱發,誠可畏也;若施於廊廟,駭矣。閻朝隱如麗服靚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堅問:"今世奈何?"說曰:"韓休之文如大羹玄酒,有典則,薄滋味。許景先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乏風骨。張九齡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邊幅。王翰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玷缺。"堅謂篤論雲。

元萬頃,後魏京兆王子推裔。祖白澤,武德中,仕至梁、利十一州都督,封新安公。萬頃起家為通事舍人。

從李勣征高麗,管書記。勣命別將郭待封以舟師赴平壤,馮師本載糧繼之,不及期。欲報勣,而恐為諜所得,萬頃為作離合詩遺勣。勣怒曰:"軍機切遽,何用詩為?"欲斬待封,萬頃言狀,乃免。又使萬頃草檄讓高麗,而譏其不知守鴨淥之險,莫離支報曰:"謹聞命。"徙兵固守,軍不得入。高宗聞之,投萬頃嶺外。

會赦還,為著作郎。武后諷帝召諸儒論撰禁中,萬頃與周王府戶曹參軍范履冰、苗神客、太子舍人周思茂、右史胡楚賓與選,凡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等九千餘篇。至朝廷疑議表疏皆密使參處,以分宰相權,故時謂"北門學士"。思茂、履冰、神客供奉左右,或二十餘年。

萬頃敏文辭,然放達不治細檢,無儒者風。武后時,累遷鳳閣侍郎,坐誅。

履冰者,河內人。垂拱中,歷鸞台天官二侍郎、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修國史。載初初,坐舉逆人被殺。

神客,東光人,終著作郎。

思茂,漳南人,與弟思鈞早知名。累遷麟台少監、崇文館學士。垂拱中,下獄死。

楚賓,秋浦人。屬文敏甚,必酒中,然後下筆。高宗命作文,常以金銀杯畾酒飲之,文成輒賜焉。家居率沈飲,無留賄,費盡復入,得賜而出,類為常。性重慎,未嘗語禁中事,人及其醉問之,亦熟視不答。尋兼崇賢直學士,卒。

萬頃孫正,修名節,擢明經高第,授監門衛兵曹參軍。舅孫逖與譚物理,嘆己不逮。肅宗初,吏部尚書崔寓典選,正以書判第一召詣京師,以父詢倩老,辭疾免。河南節度使崔光遠表置其府。史思明陷河、洛,輦父匿山中,賊以名購,正度事急,謂弟曰:"賊祿不可養親,彼利吾名,難免矣,然不污身而死,吾猶生也。"賊既得,誘以高位,瞋目固拒,兄弟皆遇害,父聞,仰藥死,路人為哭。事平,詔錄伏節十一姓,而正為冠。贈秘書少監,以其子義方為華州參軍。

義方,歷京兆府司錄,韋夏卿、李實繼為尹,事必咨之。歷虢商二州刺史、福建觀察使。中官吐突承璀,閩人也,義方用其親屬為右職。李吉甫再當國,陰欲承璀奧助,即召義方為京兆尹。李絳惡其黨,出為鄜坊觀察使,一切辨治,然苛刻,人多怨之。卒,贈左散騎常侍。

弟季方,舉明經,調楚丘尉,歷殿中侍御史。兵部尚書王紹表為度支員外郎,遷金、膳二部郎中,號能職。王叔文用事,憚季方不為用,以兵部郎中使新羅。新羅聞中國喪,不時遣,供饋乏,季方正色責之,閉戶絕食待死,夷人悔謝,結歡乃還。卒,年五十一,贈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