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百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中孚,鄱陽人。官戶部侍郎。

翃,字君平,南陽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府罷,十年不出。李勉在宣武,復辟之。俄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時有兩韓翃,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德宗曰:"與詩人韓翃。"終中書舍人。

起,吳興人。天寶中舉進士,與郎士元齊名,詩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終考功郎中。

曙,字文初,廣平人。從韋皋於劍南,終虞部郎中。

發,晉卿子,終都官員外郎。峒終右補闕,湋右拾遺,審侍御史。

端,趙州人。始,郭曖尚昇平公主,主賢明有才思,尤招納士,故端等多從曖游。曖嘗進官,大集客,端賦詩最工,錢起曰:"素為之,請賦起姓。"端立獻一章,又工於前,客乃服,主賜帛百。後移疾江南,終杭州司馬。

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人。其先皆為本州州佐、縣令。閩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魚,雖能通文書吏事,不肯北宦。及常袞罷宰相為觀察使,始擇縣鄉秀民能文辭者,與為賓主鈞禮,觀游饗集必與,里人矜耀,故其俗稍相勸仁。初,詹與羅山甫同隱潘湖,往見袞,袞奇之。辭歸,泛舟飲餞。舉進士,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聊第,皆天下選,時稱"龍虎榜"。閩人第進士,自詹始。

詹事父母孝,與朋友信義。其文章切深,回復明辯。與愈友善。詹先為國子監四門助教,率其徒伏闕下,舉愈博士。卒,年四十餘。崔群哭之甚,愈為詹哀辭,自書以遺群。初,徐晦舉進士不中,詹數稱之,明年高第,仕為福建觀察使。語及詹,必流涕。

從子秬,字降之,亦工為文。陸洿自右拾遺除司勛郎中,棄官隱吳中,詔召之,既在道,秬遺書讓出處之遽,洿不至,還。秬名益聞。

開成中,擢進士第,而里人蕭本妄言與貞獻太后近屬,恩寵赫然,秬恥之。會澤潞劉從諫表秬在幕府,秬為辯質本之偽,本終得罪。其子稹拒命,秬方休假還家,稹表斥損時政,或言秬為之,詔流崖州,賜死。臨刑,色不橈,為書遍謝故人,自志墓,人皆憐之。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它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弔喪日率如此。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作諱辨,然卒亦不就舉。

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弦管。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與游者權璩、楊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時為所取去。賀亦早世,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

吳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進士第。淮西吳少陽聞其才,遣客鄭平邀之,將待以賓友,武陵不答。俄而少陽子元濟叛,武陵遺以書,自稱東吳王孫,曰:

夫勢有不必得,事有不必疑,徒取暴逆之名,而殄物敗俗,不可謂智;一日亡破,平生親愛連頭就戮,不可謂仁;支屬繁衍,因緣磨滅,先魂傷餒,不可謂孝;數百里之內,拘若檻穽,常疑死於左右手,低回姑息,不可謂明。且三皇以來,數千萬載,何有勃理亂常而能自畢者哉?貞元時,德宗以函容御天下,河北諸鎮專地不臣,朝廷資以爵號,桀黠者自謂得計,以反為利,於是楊惠琳、劉辟、李錡、盧從使等又亂。皇帝即位,赫然命偏師討之,盡伏其辜,所謂時也。

日者,張太尉厭垣捍之勤,謝易、定為國老,田尚書知慮絕俗,又以魏博來歸,幽、檀、滄、景皆為信臣,然而與足下者,獨齊、趙耳。夫齊安可為恃哉?徐厭其首,染薄其翼,魏斮其脛,滑針其腹,淮南承其沖,分兵不足相救,全舉則曹、魯、東平非其有也。彼何苦而自棄哉?若趙則固豎子耳。前日,主上以澤潞為之導,既斥從史,姑赦罪,復爵祿之,天下之人慾討者十八,無何,殘丞相御史,朝廷以足下故,未加斧鉞也。然則中山搏藁城之險,太原乘井陘之隘,燕徇樂壽,邢扼臨城,清河絕其南,弓高斷其北,孤雛腐鼠,求責不暇,又曷以救人哉?二鎮不敢動亦明矣,足下何待而窮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