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左右羽林軍

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三人,從三品。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則周衛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內仗。凡飛騎番上者,配其職。有敕上南衙者,大將軍承墨敕,白移於金吾,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降墨敕,然後乃得入。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倉曹參軍事各一人,兼總騎曹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自倉曹參軍以下,皆正八品下。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上;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十人。左右翊衛中郎將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中郎一人,左右郎將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正二十人。(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龍武軍

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掌同羽林。長史、錄事參軍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景雲元年,置龍武將軍。興元元年,六軍各置統軍。貞元三年,龍武軍增將軍一員,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軍

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總衙前射生兵。長史、錄事參軍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龍武軍。開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軍,尋廢;至德二年復置。)

△左右神策軍

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自長史以下,員數如龍武軍。(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貞元二年,神策軍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置統軍,品秩同六軍。始,殿前左右神威軍,有大將軍二人,正二品;統軍二人,從三品;將軍二人,從五品。元和初,為一軍,號天威軍。八年廢,以軍隸神策,有馬軍、步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以馬軍大將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策軍,四年復置神策軍。)

△東宮官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從一品。掌輔導皇太子。每見,迎拜殿門,三師答拜,每門必讓,三師坐,太子乃坐。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則乘路備鹵簿以從。

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從二品。掌曉三師德行,以諭皇太子,奉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自太師以下唯其人,不必備。(先天元年開府,置令、丞各一人,隸詹事府。尋廢。)

太子賓客四人,正三品。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宴會則上齒。侍讀,無常員,掌講導經學。(貞觀十八年,以宰相兼賓客。開元中,定員四人。太宗時,晉王府有侍讀,及為太子亦置焉。其後,或置或否。開元初,十王宅引辭學工書者入教,亦為侍讀。)

△詹事府

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少詹事為之貳。皇太子書稱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書案、畫日。丞二人,正六品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書省、二坊符牒下東宮諸司者,皆發焉。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正九品下。(隋廢詹事府。武德初復置。龍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宮尹府,詹事曰宮尹,少詹事曰少尹。有令史九人,書令史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