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明年,詔荊州都督荊王元景、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則、鄭州刺史鄭王元懿、絳州刺史霍王元軌、虢州刺史虢王鳳、豫州刺史道王元慶、鄧州刺史鄧王元裕、壽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靈夔、蘇州刺史許王元祥、安州都督吳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齊州都督齊王祐、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蔣王惲、揚州都督越王貞、并州都督晉王治、秦州都督紀王慎所任刺史並功臣令世世襲。會長孫無忌等固讓,遂廢不行。徙鄠州。永徽初,進位司徒,賜實封至千五百戶。

房遺愛謀反,坐子則與往還系獄。時吳王亦抵罪,高宗謂大臣曰:"朕欲從公丐叔及兄死。"兵部侍郎崔敦禮曰:"陛下雖申恩,不可詘天下法。"遂賜死。久之,追封沈黎王,以渤海王奉慈子長沙嗣,降為侯。神龍初,復王爵,以孫逖嗣。薨,無子,國除。

漢王元昌,初王魯,累遷梁州都督,後徙封漢。有勇力,善騎射。數觸軌憲,太宗手詔誨督,乃怨望,附太子承乾,通饋謝。來朝京師,宿東宮,嘗有醜語;又見帝側有宮人善琵琶,乃曰:"事成幸賜我。"承乾許之,割臂血盟。事敗,帝弗忍誅,欲免死,高士廉、李勣等固爭不奉詔,乃賜死,國除。

酆悼王元亨,貞觀二年,授金州刺史,之藩,太宗憐其幼,思之,數遣使為勞問,賜金盞以娛樂之。六年薨,無子,國除。

周王元方,武德四年始王,與鄭、宋、荊、滕四王同封。貞觀三年薨,無子,國除。

徐康王元禮性恭畏,善騎射。始王鄭,即授鄭州刺史。後徙王徐,遷徐州都督。為絳州刺史,有治名,璽書勞勉,實封至千戶。永徽中,加司徒,兼潞州刺史。薨,贈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三子,茂為淮南王,餘爵公。

茂險薄無行。初,元禮疾,姬趙有美色,茂逼蒸之,元禮切責,茂恚,屏侍衛藥膳,曰:"為王五十年足矣,何服藥為?"以不食薨。茂嗣。上元中,事泄,流死振州。

神龍初,以茂子璀嗣,開元中,為宗正員外卿。薨,子延年嗣。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將以女嫁之,為右相李林甫劾奏,貶文安郡別駕,終餘杭司馬,國除。永泰初,延年婿黔中觀察使趙國珍言諸朝,詔以其子諷嗣王。

韓王元嘉字元嘉。始王宋,後改王徐,為潞州刺史。母昭儀,宇文述女也,寵於高祖,既即位,欲立為後,固辭。元嘉以母寵故,特為帝愛,後出諸子無及者。在潞時,年十五,聞太妃病,涕泣不食。居喪毀甚,太宗數尉勉。少好學,藏書至萬卷,皆以古文字參定同異。與弟靈夔友愛,燕見終日如布衣禮,閨門修整,當世稱之。

貞觀九年,更封韓,遷滑州都督。高宗末,為澤州刺史。武后得政,進授太尉,徙定州刺史,以霍王元軌為司徒,舒王元名為司空,滕王元嬰開府儀同三司,魯王靈夔太子太師,越王貞太子太傅,紀王慎太子太保,外示尊寵,而內將圖之。

垂拱中,元嘉徙絳州刺史,與子譔及越王子沖糾合宗室同舉兵,未發。會武后詔宗室朝明堂,元嘉遣使告諸王曰:"大享後,太后必盡誅諸王,不如先事起。不然,李氏無種矣。"乃為中宗詔,督諸王發兵。沖即以兵五千攻濟州,而諸王倉卒兵不至,遂敗。元嘉至京師,謀泄,後逼令自殺,年七十。詔改氏元嘉、魯王、越王為"虺"。

元嘉六子。訓,潁川王,蚤卒。誼,武陵王。諶,上黨公。譔,黃公,工為辭章,孟利貞嘗稱其文曰:"劉鄰之、周思茂不過也。"出為通州刺史,辭疾歸,且謀慮越王也。諶通音律,歷杭州別駕,與譔俱死。時籍沒者眾,惟沖、譔家書為多,皆文句詳正,秘府所不及。神龍初,追復元嘉爵士,以第五子訥嗣。薨,子叔璩嗣,歷國子司業。薨,子煒嗣。建中中,改王鄆。後懿宗以鄆王即位,復改嗣韓王雲。

彭思王元則字彝。初王荊,出為婺州刺史。貞觀十年徙王,為遂州都督,以冠服奢僣免。久之,為澧州刺史,更折節厲行。薨,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高宗登望春宮,過其喪,哭之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