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先天二年六月,京師朝堂磚下有大蛇出,長丈余,有大蝦蟆如盤,而目赤如火,相與斗,俄而蛇入於大樹,蝦蟆入於草。蛇、蝦蟆,皆陰類;朝堂出,非其所也。

開元四年六月,郴州馬嶺山下有白蛇與黑蛇斗,白蛇長六七尺,吞黑蛇,至腹,口眼血流,黑蛇長丈余,頭穿白蛇腹出,俱死。

天寶中,洛陽有巨蛇,高丈余,長百尺,出芒山下,胡僧無畏見之曰:"此欲決水瀦洛城。"即以天竺法咒之,數日蛇死。十四載七月,有二龍斗於南陽城西。《易坤》:"上六,龍戰於野。"《文言》曰:"陰疑於陽必戰。"

至德元載八月朔,成都丈人廟有肉角蛇見。二載三月,有蛇斗於南陽門之外,一蛇死,一蛇上城。

建中二年夏,趙州寧晉縣沙河北,有棠樹甚茂,民祠之為神。有蛇數百千自東西來,趨北岸者聚棠樹下,為二積,留南岸者為一積,俄有徑寸龜三,繞行,積蛇盡死,而後各登其積。野人以告。蛇腹皆有瘡,若矢所中。刺史康日知圖其事,奉三龜來獻。四年九月戊寅,有龍見於汝州城壕。龍,大人象,其潛也淵,其飛也天;城壕,失其所也。

貞元末,資州得龍丈余,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百姓縱觀,三日,為煙所薰而死。

大和二年六月丁丑,西北有龍斗。三年,成都門外有龍與牛斗。

開成元年,宮中有眾蛇相與斗。

光化三年九月,杭州有龍斗於浙江,水溢,壞民廬舍。占同天寶十四載。

光啟二年冬,鄜州洛交有蛇見於縣署,復見於州署。蛇,冬則蟄,《易》曰;"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馬禍

義寧二年五月戊申,有馬生角,長二寸,末有肉。角者,兵象。

武德三年十月,王世充偽左僕射韋霽馬生角,當項。

永隆二年,監牧馬大死,凡十八萬疋。馬者,國之武備,天去其備,國將危亡。

文明初,新豐有馬生駒,二首同項,各有口鼻,生而死;又鹹陽牝馬生石,大如升,上微有綠毛。皆馬禍也。

開元十二年五月,太原獻異馬駒,兩肋各十六,肉尾無毛。二十五年,濮州有馬生駒,肉角。二十九年三月,滑州刺史李邕獻馬,肉鬃鱗臆,嘶不類馬,日行三百里。

建中四年五月,滑州馬生角。

大和九年八月,易定馬飲水,因吐珠一,以獻。

開成元年六月,揚州民明齊家馬生角,長一寸三分。

會昌元年四月,桂州有馬生駒,三足,能隨群於牧。

鹹通三年,郴州馬生角。十一年,沁州綿上及和川牡馬生子,皆死。京房《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馬生子。

乾符二年,河北馬生人。

中和元年九月,長安馬生人,京房《易傳》曰:"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一曰;"人流亡。"二年二月,蘇州嘉興馬生角。

光啟二年夏四月,僖宗在鳳翔,馬尾皆咤蓬如篲。咤,怒象。

文德元年,李克用獻馬二,肘膝皆有鬛,長五寸許,蹄大如七寸甌。

△人疴

武德四年,太原尼志覺死,十日而蘇。

貞觀十九年,衛州人劉道安頭生肉角,隱見不常,因以惑眾,伏誅。角,兵象;肉,不可以觸者。永徽六年,淄州高苑民吳威妻、嘉州民辛道護妻皆一產四男。凡物反常則為妖,亦陰氣盛則母道壯也。

顯慶三年,普州有人化為虎。虎,猛噬而不仁。

儀鳳三年四月,涇州獻二小兒,連心異體。初,鶉觚縣衛士胡萬年妻吳生一男一女,其胸相連,余各異體,乃析之,則皆死;又產,復然,俱男也,遂育之,至是四歲,以獻於朝。

永隆元年,長安獲女魃,長尺有二寸,其狀怪異。《詩》曰:"旱魃為虐,如炎如焚。"是歲秋,不雨,至於明年正月。

永隆二年九月,萬年縣女子劉凝靜衣白衣,從者數人,升太史令廳,問比有何災異。令執之以聞。是夜,彗星見。太史司天文、歷候,王者所以奉若天道、恭授民時者,非女子所當問。

載國中,涪州民范端化為虎。

神功元年一月庚子,有人走入端門,又入則天門,至通天宮,閽及仗衛不之覺。時來俊臣婢產肉塊如二升器,剖之有赤蟲,須臾化為蜂,螫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