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松漠都督府,(貞觀二十二年以內屬契丹窟哥部置,其別帥七部分置峭落等八州。李盡忠叛後廢,開元二年復置。)領州八:峭落州(以達稽部置。) 無逢州(以獨活部置。) 羽陵州(以芬問部置。) 白連州(以突便部置。)

徒何州(以芮奚部置。) 萬丹州(以墜斤部置。) 疋黎州(以伏部置。)赤山州(以伏部分置。)

○歸誠州

靺鞨州三,府三:慎州(武德初以涑沫、烏素固部落置。僑治良鄉之故都鄉城。縣一:逢龍。) 夷賓州(乾符中以愁思嶺部落置,僑治良鄉之古廣陽城。縣一:來蘇。) 黎州(載初二年析慎州置。僑治良鄉之故都鄉城。縣一:新黎。)黑水州都督府(開元十四年置。) 渤海都督府 安靜都督府 右初皆隸營州都督,李盡忠陷營州,乃遷玄州於徐、宋之境,威州於幽州之境,昌、師、帶、鮮、信五州於青州之境,崇、慎二州於淄、青之境,夷賓州於徐州之境,黎州於宋州之境,在河南者十州,神龍初乃使北還,二年皆隸幽州都督府。

降胡州一:

凜州(天寶初置,僑治范陽境。) 右隸幽州都督府。

高麗降戶州十四,府九(太宗親征,得蓋牟城,置蓋州;得遼東城,置遼州;得白崖城,置岩州。及師還,拔蓋、遼二州之人以歸。高宗滅高麗,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後所存州止十四。初,顯慶五年平百濟,以其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麟德後廢):南蘇州 蓋牟州 代那州 倉岩州 磨米州 積利州 黎山州 延津州 木底州 安市州 諸北州 識利州拂鮒 拜漢州 新城州都督府 遼城州都督府 哥勿州都督府 衛樂州都督府舍利州都督府 居素州都督府 越喜州都督府 去旦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右隸安東都護府。

○隴右道

突厥州三,府二十七:

皋蘭州(貞觀二十二年以阿史德特健部置,初隸燕然都護,後來屬。)興昔都督府 右隸涼州都督府。

特伽州 雞洛州(開元中又有火拔州、葛祿州,後不復見。)

濛池都護府(貞觀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賀魯部落置瑤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廢。顯慶二年禽賀魯,分其地,置都護府二、都督府八,其役屬諸胡皆為州。)昆陵都護府 匐陵都督府(以處木昆部置。) 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騎施索葛莫賀部置。) 潔山都督府(以突騎施阿利施部置。) 雙河都督府(以攝舍提暾部置。) 鷹娑都督府(以鼠尼施處半部置。) 鹽泊州都督府(以胡祿屋闕部置。)陰山州都督府(顯慶三年分葛邏祿三部置三府,以謀落部置。) 大漠州都督府(以葛邏祿熾俟部置。) 玄池州都督府(以葛邏祿踏實部置。) 金附州都督府(析大漠州置。) 輪台州都督府 金滿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處月部落置為州,隸輪台。龍朔二年為府。) 咽面州都督府(初,玄池、咽面為州,隸燕然,長安二年為都督府,隸北庭。) 鹽祿州都督府 哥系州都督府 孤舒州都督府 西鹽州都督府 東鹽州都督府 叱勒州都督府 迦瑟州都督府 憑洛州都督府 沙陀州都督府 答爛州都督府 右隸北庭都護府。

回紇州三,府一:蹛林州(以思結別部置。) 金水州 賀蘭州 盧山都督府(以思結部置。) 右初隸燕然都護府,總章元年隸涼州都督府。

党項州七十三,府一,縣一:

馬邑州(開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谷間。寶應元年徙於成州之鹽井故城。) 右隸秦州都督府。

保塞州 右隸臨州都督府。

密恭縣(高宗上元三年為吐蕃所破,因廢,後復置。) 右隸洮州。

叢州(貞觀三年置。縣三:寧遠,臨泉,臨河。) 崌州(貞觀元年以降戶置。縣二:江源,落稽。) 奉州(本西仁州,貞觀元年置,八年更名。縣三:奉德,恩安,永慈。) 岩州(本西金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三:金池,甘松,丹岩。) 遠州(本西懷州,貞觀四年置,八年更名。縣二:羅水,小部川。) 麟州(本西麟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七:硤川,和善,劍具,硤源,三交,利恭,東陵。) 可州(本西義州,貞觀四年置,八年更名。縣三:義誠,清化,靜方。) 闊州(貞觀五年置。縣二:闊源,落吳。) 彭州(本洪州,貞觀三年置,七年更名。縣四:洪川,歸遠,臨津,歸正。) 直州(本西集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二:集川,新川。) 肆州(貞觀五年置。縣四:歸唐,芳叢,鹽水,磨山。) 序州(貞觀十年置。)靜州(鹹亨三年以內附部落置。) 軌州都督府(貞觀二年以細封步賴部置。縣四:玉城,金原,俄徹,通川。) 以上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