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刑部郎中、員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讞,為尚書、侍郎之貳。凡刑法之書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凡國有大赦,集囚徒於闕下以聽。

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門主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計,司門曰司關。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寶十一載,改刑部曰司憲,比部曰司計。有刑部令史十九人,書令史三十八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書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書令史二十七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門令史六人,書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都官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俘隸簿錄,給衣糧醫藥,而理其訴免。凡反逆相坐,沒其家配官曹,長役為官奴婢。一免者,一歲三番役。再免為雜戶,亦曰官戶,二歲五番役。每番皆一月。三免為良人。六十以上及廢疾者,為官戶;七十為良人。每歲孟春上其籍,自黃口以上印臂,仲冬送於都官,條其生息而按比之。樂工、獸醫、騙馬、調馬、群頭、栽接之人皆取焉。附貫州縣者,按比如平民,不番上,歲督丁資,為錢一千五百;丁婢、中男,五輸其一;侍丁、殘疾半輸。凡居作者,差以三等:四歲以上為小;十一以上為中;二十以上為丁。丁奴,三當二役;中奴、丁婢,二當一役;中婢,三當一役。

比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句會內外賦斂、經費、俸祿、公廨、勛賜、贓贖、徒役課程、逋欠之物,及軍資、械器、和糴、屯收所入。京師倉庫,三月一比,諸司、諸使、京都,四時句會於尚書省,以後季句前季;諸州,則歲終總句焉。

司門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門關出入之籍及闌遺之物。凡著籍,月一易之。流內,記官爵、姓名;流外,記年齒、貌狀。非遷解不除。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銅魚、木契然後入。監門校尉巡日送平安。凡奏事,遣官送之,晝題時刻,夜題更籌。命婦諸親朝參者,內侍監校尉涖索。凡葦畚車,不入宮門。闌遺之物,揭於門外,榜以物色,期年沒官。天下關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給過所;出塞逾月者,給行牒;獵手所過,給長籍,三月一易。蕃客往來,閱其裝重,入一關者,余關不譏。

○工部

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其屬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工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為尚書、侍郎之貳。凡京都營繕,皆下少府、將作共其用,役千功者先奏。凡工匠,以州縣為團,五人為火,五火置長一人。四月至七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十月至正月為短功。雇者,日為絹三尺,內中尚巧匠,無作則納資。凡津梁道路,治以九月。

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武德三年,改起部曰工部,龍朔二年,曰司平,屯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寶十一載,改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水。工部有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屯田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二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虞部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水部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屯田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屯田及京文武職田、諸司公廨田,以品給焉。

虞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京都衢、苑囿、山澤草木及百官蕃客時蔬薪炭供頓、畋獵之事。每歲春,以戶小兒、戶婢仗內蒔種溉灌,冬則謹其蒙覆。凡郊祠神壇、五嶽名山,樵採、芻牧皆有禁,距壝三十步外得耕種,春夏不伐木。京兆、河南府三百里內,正月、五月、九月禁弋獵。山澤有寶可供用者,以聞。

水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津濟、船艫、渠梁、堤堰、溝洫、漁捕、運漕、碾磑之事。凡坑陷、井穴皆有標。京畿有渠長、斗門長。諸州堤堰,刺史、縣令以時檢行,而涖其決築。有埭,則以下戶分牽,禁爭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