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六十 志第五十



僧惠淨《續古今詩苑英華集》二十卷

劉孝孫《古今類聚詩苑》三十卷

郭瑜《古今詩類聚》七十九卷

《歌錄集》八卷

李淳風注顏之推《稽聖賦》一卷

張庭芳注庾信《哀江南賦》一卷

崔令欽《注》一卷

竇嚴《東漢文類》三十卷

李善《文選辨惑》十卷

《五臣注文選》三十卷(衢州常山尉呂延濟、都水使者劉承祖男良、處士張銑呂向李周翰注,開元六年,工部侍郎呂延祚上之。)

曹憲集《文選音義》(卷亡。)

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二十卷

許淹《文選音》十卷

孟利貞《續文選》十三卷

崔玄〈目韋〉訓注《文館詞林策》二十卷

康顯《辭苑麗則》三十卷

又《海藏連珠》三十卷(希銑之兄,修書學士。)

卜長福《續文選》三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富陽尉。)

卜隱之《擬文選》三十卷(開元處士。)

《朝英集》三卷(開元中張孝嵩出塞,張九齡、韓休、崔沔、王翰、胡皓、賀知章所撰送行歌詩。)

張楚金《翰苑》三十卷

王方慶《王氏神道銘》二十卷

徐堅《文府》二十卷(開元中,詔張說括《文選》外文章,乃命堅與賀知章、趙冬曦分討,會詔促之,堅乃先集詩賦二韻為《文府》上之。余不能就而罷。)

裴潾《大和通選》三十卷

李康《玉台後集》十卷

元思敬《詩人秀句》二卷

孫季良《正聲集》三卷

《珠英學士集》五卷(崔融集武后時脩《三教珠英》學士李嶠、張說等詩。)

《搜玉集》十卷

曹恩《起予集》五卷(大曆人。)

元結《篋中集》一卷

《奇章集》四卷

劉明素《麗文集》五卷(興元中集。)

李吉甫《古今文集略》二十卷。

又《國朝哀策文》四卷

《梁大同古銘記》一卷

《麗則集》五卷

《類表》五十卷(亦名《表啟集》。)

柳宗直《西漢文類》四十卷

柳玄《同題集》十卷

竇常《南薰集》三卷

殷璠《丹楊集》一卷

又《河嶽英靈集》二卷

王起《文場秀句》一卷

姚合《極玄集》一卷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二卷

李戡《唐詩》三卷

顧陶《唐詩類選》二十卷(大中校書郎。)

劉餗《樂府古題解》一卷

《李氏花萼集》二十卷(李乂、尚一、尚貞。)

《韋氏兄弟集》二十卷(韋會、弟弼。)

《竇氏聯珠集》五卷(竇群、常、牟、癢、鞏。)

《集賢院壁記詩》二卷

《翰林歌詞》一卷

《大曆年浙東聯唱集》二卷

《斷金集》一卷(李逢吉、令狐楚唱和。)

《元白繼和集》一卷(元稹白居易。)

《三州唱和集》一卷(元稹、白居易、崔玄亮。)

《劉白唱和集》三卷(劉禹錫、白居易。)

《汝洛集》一卷(裴度、劉禹錫唱和。)

《洛中集》七卷

《彭陽唱和集》三卷(令狐楚、劉禹錫。)

《吳蜀集》一卷(劉禹錫、李德裕唱和。)

裴均《壽陽唱詠集》十卷

又《渚宮唱和集》二十卷

《峴山唱詠集》八卷

《荊潭唱和集》一卷

《盛山唱和集》一卷

《荊夔唱和集》一卷

僧《廣宣與令狐楚唱和》一卷

《名公唱和集》二十二卷

《漢上題襟集》十卷(段成式、溫庭筠、余知古。)

袁皓集《道林寺詩》二卷

《松陵集》十卷(皮日休、陸龜蒙唱和。)

《廖氏家集》一卷(廖光圖,唐末人。)

盧瑰《杼情集》二卷

孟啟《本事詩》一卷

劉松《宜陽集》六卷(松,字嵇美,袁州人。集其州天寶以後詩四百七十篇。)

蔡省風《瑤池新詠》二卷(集婦人詩。)

僧靈徹《詶唱集》十卷(大曆至元和中名人。)

吳兢《唐名臣奏》十卷

馬亹《奏議集》三十卷

臧嘉猷《羽書》三卷(處士。)

沈常《總戎集》三十卷

唐稟《貞觀新書》三十卷(稟,袁州萍鄉人。集貞觀以前文章。)

黃滔《泉水秀句集》三十卷(編閩人詩,自武德盡天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