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



至周太祖時,府州党項尼也六泥香王子、拓拔山等皆來朝貢。廣順三年,慶州刺史郭彥欽貪其羊馬,侵擾諸部,獨野雞族強不可近,乃誣其族犯邊。太祖遣使招慰之。野雞族苦彥欽,不肯聽命,太祖遣邠州折從阮、寧州刺史張建武等討之。建武勇於立功,不能通夷情,馳軍擊野雞族,殺數百人。而喜玉、折思、殺牛三族聞建武擊破野雞族,各以牛酒犒軍,軍士利其物,反劫掠之。三族共誘建武軍至包山,度險,三族共擊之,軍投崖谷,死傷甚眾。太祖怒,罪建武等,選良吏為慶州刺史以招撫之。

其他諸族,散處尚邊界上者甚眾,然其無國地、君長,故莫得而紀次雲。

突厥,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於唐著矣。至唐之末。為諸夷所侵,部族微散。五代之際,嘗來朝貢。同光三年,渾解樓來。天成二年,首領張慕晉來。長興二年,首領杜阿熟來。天福六年,遣使者薛同海等來。凡四至,其後不復來。然突厥於時最微,又來不數,故其君長史皆失不能紀。

吐蕃,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於唐著矣。當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樂。其地宜馬,唐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匹。以安西都護府羈縻西域三十六國。唐之軍、鎮、監、務,三百餘城,常以中國兵更戍,而涼州置使節度之。安祿山之亂,肅宗起靈武,悉召河西兵赴難,而吐蕃乘虛攻陷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於虜。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之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寶時陷虜者子孫,其語言稍變,而衣服猶不改。

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党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四州常自通於中國。甘州為回鶻牙,而涼、瓜、沙三州將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自梁太祖時,嘗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將。唐長興四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將拓拔承謙及僧、道士、耆老楊通信等至京師求旌節,明宗問孫超等世家,承謙曰:“吐蕃陷涼州,張掖人張義朝募兵擊走吐蕃,唐因以義朝為節度使,發鄆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唐亡,天下亂,涼州以東為突厥、党項所隔,鄆兵遂留不得返。今涼州漢人,皆其戍人子孫也。”明宗乃拜孫超節度使。清泰元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後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暉遣牙將吳繼勛代文謙為留後,是時天福七年。明年,晉高祖遣涇州押牙陳延暉齎詔書安撫涼州,涼州人共劫留延暉,立以為刺史。至漢隱帝時,涼州留後折逋嘉施來請命,漢即以為節度使。嘉施,土豪也。周廣順二年,嘉施遣人市馬京師,因來請命帥。是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峻故人申師厚者,少起盜賊,為兗州牙將,與峻相友善,後峻貴,師厚敝衣蓬首,日候峻出,拜馬前,訴以饑寒,峻未有以發。而嘉施等來請帥,峻即建言:“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請募率府率、供奉官能往者。”月余,無應募者,乃奏起師厚為左衛將軍,已而拜河西節度使。師厚至涼州,奏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及中國留人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將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其酋豪為刺史。然涼州夷夏雜處,師厚小人,不能撫有。至世宗時,師厚留其子而逃歸,涼州遂絕於中國。獨瓜、沙二州,終五代常來。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號“金山白衣天子”。至唐莊宗時,回鶻來朝,沙州留後曹義金亦遣使附回鶻以來,莊宗拜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晉天福五年,義金卒,子元德立。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其所貢:硇砂、羚羊角、波斯錦、安西白灊、金星礬、胡桐律、大鵬砂、毦褐、玉團。皆因其來者以名見,而其卒立、世次,史皆失其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