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傳第八十三



中統四年,參知中書省事。商挺表為四川等處行樞密院參議。至元元年,入為中書省左右司郎中。三年,遷制國用使司郎中。丁內憂,哀毀諭制。

尋詔起復,錄囚東平,多所平反。七年,轉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九年,改中書省左右司郎中。昉有識慮,損益古今,裁定典憲,名為稱職。十一年,拜兵刑部尚書,上疏乞骸骨,致仕,卒。贈中奉大夫、參知政事,追封東郡公,謚莊憲。

子克遹,平陰縣尹。孫振,秘書著作郎;揆,中書省左司都事;拱,常德路蒙古學教授。

張天祐,字吉甫,開封浚儀人。幼給事裕宗,以年勞授工匠總管府經歷,有能名。至元十四年,轉歷城尹,未赴,改同知棣州。十八年,詔發濟南十路民丁五萬浚膠河以通海運,責天佑董其役,丞相哈必赤監之。冬寒,天佑數言宜休眾,待春徵集,哈必赤不從。天佑行堤,見殭屍枕籍,嘆曰:“吾曹媚上急功,使民凍死,可乎?”翻縱遺之,言於哈必赤曰:“有罪吾請身坐,不以相及。”事聞,帝大為嗟異。裕宗擢為功德司經歷,尋改總判院,晉奉訓大夫。二十二年,出為太原路總管,有惠政,部民刊石頌之。召參議尚書省事。二十五年,拜中書參知政事。大德四年,改僉宣政院事,進資善大夫、同知江南行宣政院事。卒,年六十三。

高觿,字彥解,本女直渤海部人,後改高氏,徒潞州上黨。父守忠,國初為千戶。太宗九年,從親王口溫不花攻黃州歿於兵。

觿事世祖,備宿衛,甚見親幸。至元初,賜立燕王為皇太子,詔選才俊充官屬,以觿掌藝文監,兼領中醞、宮衛監門事,又監作皇太子宮,規制有法,帝嘉之,金幣、廄馬,因觿面黃,賜名失剌。十八年,授工部侍郎、行同知王府都總管府事。十九年春,皇太子眾帝北幸。時丞相阿合馬留守大都,專權恣橫,益都千戶王著與高和尚等謀殺之。

三月十七日,觿宿衛宮中,有番僧二人至中書省,言夕皇太子與國師來建佛事。省中疑之,使出入東宮者雜識之,觿等皆不識,乃作番語詢僧曰:“皇太子及國師今在何處?”二僧失色,又以漢語詰之,倉皇不能對,遂執二僧屬吏。訊之,皆不伏。觿恐有變,乃與尚收忙古兒、張九思,集衛士各執弓失以備。頃之,樞密副使張易亦將兵駐宮門外。觿問何為?易曰:“夜當自見。”觿固問,乃附耳語曰:“皇太子不誅阿合馬也。”夜二鼓,忽聞人馬聲,遙見燭籠儀伏,將至宮門,一人前呼啟關,觿謂九思曰:“他時殿下還宮,必以完澤、賽音二人先,請見二人,然後啟關。”觿呼二人不應,即語之曰:“皇太子平日未嘗行此門,今何來此?”賊計窮,趨南門。觿留張子政守西門,亟走南門伺之。但聞呼省官姓名,燭影下遙見阿合馬及左丞郝禎已被殺。觿乃與九思大呼曰:“此賊也!”叱衛士急捕之,高和尚等皆遁去,惟王著就擒。黎明,中丞也先帖木兒與觿等馳驛至上都,以其事聞。高和尚等尋被獲,皆伏誅。

二十二年,遷嘉議大夫、同知大都留守司事、少府監、久之,遷中奉大夫、河南等處宣慰使。卒年五十三。後贈推誠協亮功臣、太傅、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公,謚莊僖。

張九思,字子有,大都宛平人。父滋,薊州節度使。至元二年,九思入備宿衛,裕皇居東宮,一見奇之,以父蔭當補外,特留不遣。江南平,宋庫藏金帛輸內府,分授東宮者,置都總管府以主之。九思以工部尚書兼府事。

十九年春,世祖幸上都,皇主子從,阿合馬留守。妖僧高和尚、千戶王著等謀殺之。夜數百人為儀衛,稱皇太子,入健德門,傳令啟關甚遽。九思適直宿宮,命衛士勿擅啟關,語在《高觿傳》。賊知不可紿,循垣趨門外,擊殺阿合馬、郝禎。時變起倉卒,且昏夜,眾莫知所為。九思審其詐,叱衛士併力擊賊,賊遁去,惟王著就擒。賊之入也,矯太子命,徵兵於樞密副使張易,易遽以兵與之,易既坐誅,刑官復論以知情,將傳首四方。九思啟太子曰:“張易應變不審,授賊以兵,死復何辭!若坐以同謀,則過矣,請免其傳首。”從之。九思討賊時,右衛指揮顏進中流矢死,怨家誣為賊嘗,將籍其家,九思力辯,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