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十二



聶珪,字廷玉,冀寧壽陽人,少孤,從兄璋學,天資天敏。金攝太原府事趙裕闢為委差官。時德裕寄治榆次之利和寨。

太祖十七年,大軍克利和寨,珪率眾迎降,授招撫司副使,同都元帥王璋抬撫平定州諸寨。璋卒,珪代為都元帥,而以璋弟貴副之。貴素驕恣,珪稍加檢制,貴不平,潛結武仙以叛。二十一年正月,遣步卒戕,珪以弓弦縊之,舁置於城西北隅。至夜,珪帳下督王常等視珪可救,緩共其縊而活之。珪奔於太原,太原繼陷,珪挺身走,檄召本路兵復克太原。

都行省恆察遣兩千戶討仙,以珪為鄉導,襲破仙於石人寨。仙竄仙台寨,珪進圍之,仙眾潰,進奔汲縣。珪以功,攝平定臬晉威盂遼儀等處總兵都元帥,守令以下聽珪選注,賜金虎符。

時遺民據山寨自保,珪攻降石龕、燾泉等十餘砦。北山民兵帥趙德以驍勇聞,屢入寇。珪敗德於張家河,生獲之,德請降。珪使德入平山境,招撫張山、保全等寨。後德卒以戰死。

太宗五年,再攻新寨,拔之。於是河北之南路、西路,諸賊帥悉解甲來降。六年,仙餘黨復據平定、皋落,珪攻破之,其安撫史雄、康義等俱降。七年,東山羅珪等亦率所部來降,境內始平。時朝延更制,改授珪平定邢晉等州長官。

先是,珪拔新寨,俘男女數千人,大帥習力吉思欲盡坑之,珪不從,眾始獲免。珪天資仁厚,其為政緩急輕重,悉有條例。家居喜賓客,多購法書名畫,與元好問、李治等友善。卒年五十六,贈西陽郡公。

子大本,襲平定等州軍民長官。

靳和,字達道,平陽曲沃人。家富,喜施予。

太祖十四年,率義兵三千人降於木華黎,授征南元帥。木華黎南征,留和守曲沃。金將據彈平、青龍諸寨,屢出剽掠,和選募鄉兵,且耕且戰,境內卒免流殍。太祖嘉之,拜絳陽軍節度使,賜金符。後乞致仕,卒。

長子麟,襲節度使。

次子用,初授榮河尹,遷汲縣尹。廷議開沁水通漕,用力爭不可,以舉家沒入為請,事獲寢。已而沁水涌溢,壤民田千餘頃,其言卒驗。拜監察御史,出為嶺北湖南道廉訪僉事。所至廉直有聲。卒於官。

王守道,字仲履,真定平山人。金亡,群盜並起,往往殺守令,擁眾自保。宣撫司署守道為縣尉,因攝令,改真定主簿。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鎮真定,收大名、澤、潞、懷、孟諸城之未附者,以守道為府經歷。及金恆山公武仙降,為天倪副,守道謂天倪曰:“是人位居公下,意不平,宜先事備之。”天倪不以為然。未幾,果為所害。及仙以城反,史氏舊部與屬縣豪傑納天倪之弟天澤為主帥,攻仙。仙走保西山諸寨,執守道家人,以重市誘之。守道不顧。擢慶源軍節度使。

天澤為五路萬戶,署守道行軍參謀,兼檢察使。真定為莊聖太后湯沐邑,守道頻歲入覲,奏對稱旨,賜金符、錦衣、金錢。至元七年卒。至大元年,以子顒貴,特贈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追封壽國公,謚忠惠。仁宗即位,復加推忠協力秉義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

李伯佑,高麗人,為史天倪部將。武仙襲殺天倪,其弟天澤方在燕京購入覲禮節,伯佑馳告之,與從事王玉汝、王縉推天澤領其兄潰卒。又北見國王勃魯,使奏聞。詔天澤嗣為都元帥,以伯佑為都提控。仙復夜襲真定,伯佑從天澤縋城出,先投下以藉。天澤走藁城,求援於董俊,諸將有異謀者,伯佑手斬之。天澤再取真定,伯佑轉鎮撫軍民都彈壓。

從天澤伐宋,以功授金符,授本路兵馬都總管。大軍圍襄陽,宋人柵峭石灘,環以戰艦。天澤將伯佑等二十人攻其柵,伯佑棹輕舸而進,三進三卻。宋人以為怯,不設備。遂疾趨敵艦,天澤先登,伯佑繼之,平其柵而還。又從拔壽春,授千戶。天澤拜河南經略使,以伯佑攝真定萬戶。又從世祖圍鄂。

中統元年,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佩金符。李璮反,從大軍討之,戰於老鶬口失利。伯佑與董文蔚合,請天澤督師,從之。璮平,伯佑以老致仕,卒年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