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十二



子珣,真定甘軍千戶;公懋,沐陽令;珏,江陵總管;琦,寶慶總管;琳,提舉越州人匠。初,伯佑致仕時,禁網尚疏,諸將多以家奴伏兵。後核兵籍,事發,罪至死。珣為部下所訐,事連伯佑。珏方為質子,乃自承曰:“吾以資用乏,為此事;父兄不知也。”下獄當死,執政知其事,憫之,奏軍官未受俸以前,宜減罪。珏始獲免。後從大軍伐宋有功,應得萬戶,聞珣卒,子幼,恐奪珣千戶,乃棄已功,求代兄子襲千戶,曰:“吾父、兄世官也,吾宜及兄。”俟其子壯,授之。人稱其孝弟雲。

楊彥珍,汴粱杞縣人。金末,聚眾二萬人來降,授萬戶。從張柔戰淮南、北,復徐、邳兩州,擢行軍千戶。又從柔拔光化、棗陽,克信陽軍,戍鄧州。宋將劉整來襲,戰於塔橋、古村、黔陂,屢敗之。與游顯築威楚、鐵狗兩堰,以灌屯田,歲收粟數萬石。憲宗四年,以老乞致仕,使子珪襲其職;至元中卒,年七十。

楊珪,始以副千戶領彥珍舊部。江漢督府遣別將襲宋房州,為宋兵所邀截,檄圭援之。戰於分道口,斬其副將杜胡。又戰於馬嘶山通道,房州全軍皆出。從史天澤援開、達二州,累戰皆捷,獲生口五百。又從阿術圍襄陽,戰於小堰堡南漳鴉及八瓣棱三山,擒宋將解都統、樊提轄於湖城寨,趙總管於野鵝池,劉都官於蚌山,王總管於狢子川。至元六年,襄陽下,授敦武校尉。

十二年,從伯顏攻漢陽,先登,拔之。又從敗宋師於陽邏堡,獲船五十五艘。又從阿里海涯戰於荊口,降其將高安撫。從攻沙市,先登,拔之。徇地峽州,鄉民多趨險阻自保,圭擇宜都富民駱升為眾所信向者,署為邑令,招還五千戶。從圍潭州,先登,進武略將軍、千戶,佩金符。從下衡、永、全、道四州,拔靜江,進宣武將軍、總管,佩虎符。又從拔西融州,召還,進明威將軍、副萬戶,再遷廣威將軍、萬戶,戍襄陽。後卒。

圭大小七十餘戰,身被五創,矢中右手,洞肩汰股貫踵,眾推其勇敢雲。

吳信,晉寧榮河人。目了能夜視,月下射雉兔於百步之外,矢無虛發。

太祖十七年,率眾降於木華黎,授鎮西元帥,留戍禹門東衛堡。進據汾陰鄉,金榮州守將憚信威名,不敢迎擊。信遂定榮州。

太宗二年,太傅耶律禿花遣信進攻夾家堡,中伏,士卒潰散。信突圍而出,過深阱,躍馬過之,如有神助。已而潰卒復集,現戰,大破之,堡眾遂降。

及境內寧謐,信躬勤稼穡,公私皆足。在任十餘年,為政廉平,遠近歸之。後以疾致仕,卒年六十八。子思,襲榮河諸軍奧魯。

段直,字正卿,澤州晉城人。木華黎略地河東,直率眾歸之,承制授澤州長官,兼潞州元帥府右監軍,佩金符。時天下初定,以澤州衝要,留兵戍之。將士恣為侵暴,民苦之,往往聚為盜賊。直上言,願罷戍兵,請身任防守。從之。群盜始息。

直見土人避亂者多未復,乃籍其業於親戚、鄰人,約曰:“俟主還與之。”於是流亡盡返,戶口日增。新法匿逃亡者籍沒,從坐保任。直乃豫為符券,若系宮收養以俟諸軍物色者,於是臣家皆獲免罪。州人俘於他郡者,直又出資贖之。闔境翕然以為樂土。

直乃大修廟學,購書萬卷貯之。州人李俊民,累征不起,賜號莊靖先生,直迎而師之,學徒通經預選者至百二十餘人。世祖在潛邸,聞而嘉之,特命提舉本州學校事、直未拜而卒,年六十五。

子紹隆,襲澤州長官,加武略將軍,移知葭州。

同時有王圭,聞喜人。父謹成,金華州節度使,天興元年,拒大軍於新門,兵敗死之。圭以父死事,授招撫使,金亡降於蒙古,授征行元帥、孟津令,敦尚儒雅,士論稱之。

周獻臣,字夢卿,忻州定襄人。

父丕顯,質直尚義。有以女奴嫁饑民為贅婿者,歲久並所生男女奴之。丕顯教以訴訟法,為有司所直,所生女從母,其餘皆免為良。當世賢之。

丕顯長子鼎臣,金陽曲令,城陷死之。

獻臣其次子也。岱遜郡王略地河東,獻臣率眾迎降,承制授定襄令。從岱遜南略遼、沁、晉、絳、河解等州,皆望風納款。復從岱遜安輯靈、夏,以功擢九原府左副元帥,權四州都元帥,行九原府事。未幾,又從平河北,山東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