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六十三·志第三十



除官照會,至元十年,議:“受除民官,若有守闕人員等,前官任滿,預期一月檢舉照會。”

赴任程限:

大德八年,定赴任官假隈,二千里內三十日,三千里內四十日,遠不過五千里。馬日行七十里,車日行四十里。乘驛者日兩驛,百里以上止一驛。舟行。上水日八十里,下水百二十里。遠限百外,依例作闕。

官員給假:

中統三年,省議:“闕官在任病假及緣親病假滿百日,所在官司勘當申部作闕,任就任所給據,期年後給由求敘,自願休闕者聽。”

官例丁憂之制:

至元二十七年,議:“祖父母、父母喪並遷葬者,許給假限。其限內俸鈔,聽合支給,違例不至,停俸定罪。”

大德元年,定雲南官如遇祖父母、父母喪葬,其家在中原者,並聽解任奔趕。

二年,議:“凡值喪,除蒙古、色目人各從本俗外,管軍官並胡廷職不可曠者,不拘此例。”

五年,定軍官限內六月,越限以他人代之,期年後,授以他職。

天曆元年,詔:“官吏丁優,各依本俗,蒙古、色目仿效漢人者,不用。”部議:“蒙古、色目人願丁父母憂者聽。”

官員任養:

至大三年,詔:“父母年老者,得就近遷除尤為便益。果有親年七十以上者,別無次丁,合從元籍官司保勘明白,斟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