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二·志第九



二十三年正月庚戌,歲星退犯軒轅大星。二月戊戌,太白晝見。庚子,亦如之。三月辛丑,彗星見於東方。丙辰。太陰犯氐宿距星。四月辛丑。熒惑犯歲星。庚申,歲星犯軒轅大星。五月壬午,太白晝見。甲午,復如之。乙未,熒惑犯右執法。六月乙卯,太白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壬戌,太白晝見。夜,太白入犯井宿東扇南第二星。七月乙酉,太白晝見。再戌、辛卯,皆如之。八月壬寅,太白入犯軒轅大星。乙巳,太陰犯建星東第二星。丁未,太白犯軒轅左角。己酉,太白晝見。壬子,復如之。丙辰,太陰入犯畢宿北第二星。己未,太白晝見。辛酉,太白犯歲星。乙丑,太白入犯右執法。九月辛未,太白入犯左執法。乙亥,歲星入犯右執法。丁丑,辰星犯填星。丁亥,太白犯填星,辰星犯亢宿南第一星。十月癸卯,太白犯氏宿距星。戊午,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十一月癸未,太陰犯軒轅右角,歲星犯太微垣左執法。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太陰犯畢宿大星。戊寅,太陰犯軒轅右角。二月壬子,歲星自去年九月九日東行,入右掖門,犯右執法。出端門。留守三十餘日,犯左執法,今逆行入端門,西出右掖門,又犯右執法。太陰犯西鹹南第一星。四月丁未,太陰犯西鹹南第一星。癸丑,太白入犯井宿東扇北第一星。五月甲戌,太白犯鬼宿西北星。乙亥,又犯積屍氣。歲星入犯右執法。六月丁巳,太白犯右執法。七月癸亥,太白、歲星合於翼宿二星,相去八寸余。甲子,歲星犯左執法。八月丁未,熒惑入犯鬼宿積屍氣。九月乙丑,太白晝見。甲申,太陰犯軒轅右角。戊子,熒惑犯軒轅大星。十月丙午,太陰犯畢宿大星。己酉。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一星。丙辰,太白犯斗宿第二星。十二月乙卯,太陰犯太白。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太白晝見。戊辰,復如之。太陰犯畢宿右股東第四星。甲戌,太白犯建星西第四星。二月丙午,太陰犯填星。三月戊辰,太白犯壘壁陣東方第五星。四月壬子,熒惑犯靈台東北星。五月辛酉,熒惑犯太微西垣上將。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其光燭地。起自房宿之惻,緩緩西行,沒於太微垣右執法之下。七月丁丑,填星、歲星、熒惑聚於角亢。己卯,太陰犯畢宿左股北第二星。八月乙未,太陰犯建星東第三星。己亥。太陰犯壘壁陣東方第六星。九月丁丑,太陰犯井宿東扇南第一星。十月辛卯,熒惑犯天江東第二星。己酉,熒惑犯斗宿杓星西第二星。太陰犯右執法。庚戌,太陰犯太微東垣上相。閏十月戊辰,太白、辰星、熒惑聚於斗宿。太陰犯畢宿右股北第四星,又犯左股北第三星。壬申,太白犯辰星。十一月己丑,太白犯熒惑,太陰犯壘壁陣東方第五星。丙申,太陰犯畢宿大星。癸卯,太陰犯太微西垣上將。十二月丙辰。太陰犯太白。癸亥,太陰犯畢宿右股第二星。庚午,歲星掩房宿北第一星。辛未,太陰犯太微垣右執法。

二十六年正月戊戌。太陰犯太微西垣上將。辛丑,太陰犯亢宿距星。二月戊午。太陰犯畢宿大星。丁丑,歲星退行,犯房宿北第一星。歲星守釣鈐。三月甲午,太陰犯左執法。四月己未,太陰犯軒轅大星。乙丑。太陰犯西鹹西第一星。丙子,太白入犯鬼宿積屍氣。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進約長尺余,起自心宿之側,東南行,其光燭地,沒於近濁。七月丁酉,熒惑犯鬼宿積屍氣。甲辰,太白晝見。丙午、丁未、戊申。皆如之。八月辛亥,太白晝見。己未,太陰掩牛宿南三星。庚午,歲星犯鉤鈐。乙亥,太陰掩軒轅大星。九月壬辰,太白犯太微垣右執法。庚子,孛星見於紫微垣北斗權星之側,色如粉絮,約斗大,往東南行,過犯天棓星。辛丑,孛星測在尾十八度五十分。壬寅,孛星測在女二度五十分。癸卯,孛星測在女九度九十分。甲寅,孛星測在虛初度八十分。太陰犯太微西垣上將。乙巳,孛星出紫微北斗權星、玉衡之間,在於軫宿,東南行,過犯天棓,經漸台、輦道,去虛宿、壘壁陣西方星,始消滅焉。丙午,熒惑犯太微西垣上將。十一月乙酉,太白犯填星。丁亥,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戊子,熒惑犯太微東垣上相,太白犯鍵閉。己酉,流星如酒杯大,分為三星,緊相隨。前星色青,後二星色赤,尾跡約長二丈余,起自東北。緩緩往西南行,沒於近濁。庚寅,太陰犯畢宿右股北第四星,丙申,太白、歲星、辰星聚於尾宿。庚子,太陰犯太微東垣上相。辛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甲辰。太白犯歲星。十二月戊午,太陰犯畢宿大星。庚申,太陰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乙丑,太陰犯軒轅左角。丙寅,太陰犯太微西垣上將。辛未,太陰犯西鹹西第一星。甲戌,太陰犯建星西第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