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四·志第十一



致和元年二月。廣平、彰德等路旱,五月,涇州旱。六月,江陵路旱。

天曆元年八月,陝西大旱,人相食,二年夏,真定、河間、大名、廣平等四州四十一縣旱。峽州二縣旱。七月,大都之東安、薊州、永清、益津諸縣旱。八月浙西湖州,江東池州,饒州旱。十二月,冀寧路旱。

至順元年七月,肇州、興州、東勝州及榆次、滏陽等十三縣旱。十月,武昌,湖廣常德、潭州諸路旱。十一月,冠州、廬州。江西龍興、南康、撫、瑞、袁、吉、饒州及大名、真定、河間諸路旱。二年三月,浙西旱。四月,霍、隰、石三州,阜城、平地二縣旱。八月,黃州旱。三年八月,真定路,冀寧咱之陽曲、河曲二縣及荊門州、河南府之洛陽縣旱。四年夏,紹興旱。淮東、西亦旱。

元統元年夏,紹興旱。自四月不雨,至於七月。淮東、淮西皆旱。二年三月,潮廣旱,自是月不雨,至於八月。四月,河南旱,自是月不雨至於八月。秋,南康旱。

至元元年三月,益都路旱。夏,河南及邵武大旱。二年,蘄州、黃州,浙東衢州、婺州、紹興,江東信州,江西瑞州等路,及陝西皆旱。是年四用,黃州黃岡縣周氏婦產一男,未幾死,狗頭人身,鹹以為旱魃雲。六年夏,大寧、廣寧、遼田、開元、瀋陽、懿州旱。廣東南雄路旱,自二月不雨至於五月,種不入土。

至正二年,彰德、大同二路及冀寧平晉、榆次、徐溝縣,汾州孝義縣,沂州皆大旱,自春至秋,不雨,人有相食者。秋,衛輝大旱。三年秋,興國大旱。四年,福州大旱,自三月不雨至於八月。興化、邵武、鎮江及湖南之桂陽皆旱。五年,曹州禹城縣大旱。夏,膠州高密縣旱。六年,鎮江及慶元奉化州旱。七年,杯慶、衛輝,河東及鳳翔之岐山,汴粱之祥符,河南之孟津,皆大旱。八年三月,益都臨淄縣大旱。五月,四川旱。十年夏秋,彰德旱。十一年,鎮江旱。十二年,蘄州、貴州大旱,人相食。淅東紹興旱。台州自四月不雨,至於七月。十三年,蘄州、黃州及浙東慶元、衢州、婺州,江東饒州,江西龍興、瑞州、建昌、吉安、廣東南雄,湖南永平、桂田,皆大旱。十四年,懷慶河內縣,孟州,汴梁祥符縣,福建泉州,湖南永州、寶慶,廣西梧州,皆大旱。樣符旱魃再見。泉州種不入土,人相食。十五年,衛輝大旱。十六年。婺州、處州皆大旱。十八年春,薊州旱。莒州、濱州、般陽滋州縣、霍州、鄜州、鳳翔。岐山縣,春夏皆大旱。莒州家人自相食。岐山人相食。十九年,晉寧、鳳翔,廣西梧州、象州,皆大旱,二十年,通州旱,汾州介休縣自四月至秋不雨。廣西賓州大旱,自閏五不雨至於八月。二十二年,河南洛陽、孟津、偃師三縣大旱,人相食。二十三年。山東濟南,廣西賀州皆大旱。

後至元五年八月,東師童謠云:“白雁望南飛,馬札望北跳。”至正五年,淮楚間童謠云:“富漢莫起樓,窮漢莫起屋,但看羊兒年,便是吳家國。”十年,河南北童謠云:“石人一雙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十五年,京師童謠云:“一陣黃風一陣沙,千里萬里無人家。回頭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馬。“十六年正月,松江民謠曰:“滿城多是火,官府四散躲,城裡無一人,紅軍府上點。”

太宗九年,左翼部訛言括民女。至元十一年四月,誅西京訛言惑眾者。後至元三年,郡邑皆相傳朝廷欲括童男女,於是市井鄉里競相嫁娶,倉卒成婚,貧富長幼多不行其宜者,此民訛言也。

元貞三年正月,海州牟平縣獲白鹿於聖水山以獻。至正十年,彰德境內狼狽為害,夜如人形,入人家哭,就人杯抱中取小兒食之。二十三年正月,福州連江縣有虎入於縣治。二十四年七月,福州白晝獲虎於城西。二十九年正月,上都有狐數頭入行殿,直至御殿下。

皇慶二年八月,皇梅縣天雨毛。元統二年六月彰德雨白毛,俗呼云:“老君髯”。民謠曰:“天雨氂。事不齊。”至元三年三月,彰德雨毛,如綿而綠,俗呼雲“菩薩綿。”民謠云:“天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六年七月,延安路鄜州雨白毛,如馬鬃,所屬邑亦如之。至正十三年四月,冀寧榆次縣雨白毛,如馬鬃。七月泉州如雨白絲。十八年五月,益都雨白氂。十九年三月,遵化路連日雨氂。八月,安仁縣怪物見空中,白色,頭黑,尾銳。二十五年五月甲子,京師雨氂,長尺許,如馬鬃。二十七年五月,益都雨白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