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五十·志第十七



江州路。下。宋江州,廠江南西路。至元十二年,置江東西宣撫司,治江州。十三年。改為江西大都督府,隸揚州行省。十四年,罷都督府,置江州路總管府,隸龍興行都元帥府。後置行中書省,本路直隸焉。十六年,改隸黃蘄等路宣撫司。二十二年,復隸行省。至正十六年,又改為宣慰司都元帥府。戶八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萬三千八百五十二。領司一:

錄事司。宋都監司。至元十二年,立兵馬司。十四年改。

縣五:

德化,中。瑞昌,中。彭澤,中。湖口,中。德安。中。

南康路。下。宋南康軍,屬江南東路。至元十四年,升南康總管,隸江淮行省。二十二年,改隸江西行省。舊領星子、都昌、建昌三縣。後升建昌縣為州。戶九萬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萬八千三百九十。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

星子,下。本路治所。都昌。下。

州一:

建昌州。下。宋建昌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贛州路。上。宋贛州,屬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贛州路總管府。舊領贛、安遠、雩都、虔化、信豐、龍南、瑞金、興國、會昌、石城十縣。後升虔化縣為寧都州,析龍南、安遠二縣隸之。升會昌縣為州,析瑞金縣隸之。戶七萬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萬五千一百四十八。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五年立。

縣五:

贛縣,上。州治所。興國,中。信豐,下。雩都,下。石城。下。元貞元年,以石天隸寧都。其復隸贛州年分闕。

州二:

寧都州。下。宋虔化縣。後改寧都縣。元貞元年,升為州。領縣二:

龍南,下。以縣在龍灘之南,故名。至元二十四年,併入信豐縣。至大二年,復置。安遠。下。至元二十四年,併入會昌縣。至大二年,復置。

會昌州。下。宋會昌縣。元貞元年,升為州。舊志:大德元年升寧都、會昌為州,並隸贛州路。大德乃元貞之誤。

建昌路。下。宋建昌軍,屬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為建昌路總管府。舊領南城、南豐、新城、廣昌四縣。後升南豐縣為州,直隸行省。戶九萬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萬三千三十八。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四年,割南城置錄事司。

縣三:

南城,中,新城,中。廣昌。中。

南安路。下。宋南安軍,屬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南安總管府。十五年,析大庾縣城之四坊,置錄事司。十六年,廢。戶五萬六百一十二,口三十萬三千六百六十六。

領縣三:

大庚,中。倚郭。南康,中。上猶。下。宋上猶縣,又改南安。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後復為上猶。

南豐州。下。宋南豐縣,隸建昌軍。至元十九年,升為州,直隸江西行省。戶二萬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萬八千九百。

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五年置。

海北廣東肅政廉訪司。至元三十年,治廣州。

廣州路。上。宋廣州,屬廣南東路。至元十三,內附。十五年,置廣州路總管府。三十年,升為上路。舊領南海、番禺、增城、懷集、清遠、東莞、新會、香山八縣,後杯集析屬賀州。戶十七萬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六年置,以州之東城、西城、子城並番禺、南海二海縣在城民戶隸之。

縣七:

南海,中。倚郭。番禺,下倚郭。東莞,中。增城,中。香山,下。新會,下。清遠。下。宋清縣。元改清遠。

韶州路。下。宋韶州,屬廣南東路。至元十三年,內附。十五年,置韶州路總管府。分曲江縣城西廂地及城外三廂置錄事司。二十九年,罷錄事司。三十年,分贛州行院官一員。舊領曲江、樂昌、翁源、仁化、乳源五縣。翁源析屬英德州。戶一萬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領縣四:

曲江。中。延祐五年,並翁源縣入之。樂昌,下。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宋惠州,屬廣南東路。至元十六年,升惠州路總管府,置錄事司,至元二十九年,罷錄事司。戶一萬九千八百三,口九萬九千一十五。領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