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二十九 起玄黓執徐七月,盡昭陽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冬,十月,霍山崩。前三日,山如雷鳴,禽獸驚散,隕石數里。

是月,蘄、黃賊陷江陰州。州大姓許普與其子如章,聚惡少,資以飲食,賊四散抄掠,誘使深入,殪而埋之。戰於城北之祥符寺,父子皆死。

十一月,乙亥,以桑節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出師湖廣,時猶未聞桑節死事也。

丙子,中書省臣請為托克托立《徐州平寇碑》及加封王爵。

癸未,命江浙行省右丞特里特穆爾總兵討方國珍。

是月,蘄、黃賊番眾寇安慶,水陸並進。上萬戶蒙古綽斯連破之,輕舟追北,中流矢,卒。

十二月,辛亥,詔以杭、常、湖、信、廣德諸路皆已克復,赦詿誤者,蠲其夏稅、秋糧,命有司撫恤其民。

癸亥,托克託言京畿近地水利,召募江南人耕種,歲可得粟麥百萬餘石,不煩海運而京師足食,帝曰:“此事有利於國家,其議行之。”

是月,賈魯以兵圍濠州。

先是中書左司郎中田本初言:“江南漕運不至,宜墾內地課種。昔漁陽太守張堪種稻八百餘頃,今其跡尚存,可舉行之。”於是起山東益都、般陽等十三路農民種之,秋收課,所得不償其所費。是歲,農民皆罷散,乃復立都水庸田司於汴梁,掌種植之事。

以察罕特穆爾為汝寧府達嚕噶齊。察罕特穆爾者,系出北庭,其祖父徙河南,為潁州沈丘人。察罕特穆爾幼篤學,嘗應進士舉,有時名,身長七尺,修眉覆目,左頰有三毛,怒則毛皆直指,居常慨然有大志,及汝、潁盜發,乃奮義起兵,沈丘子弟願從者數百人,與信陽州羅山人李思齊同設奇計,襲破羅山縣。事聞,授察罕特穆爾汝寧府達嚕噶齊,思齊知府事。於是所在義士俱將兵來會,得萬人,自成一軍,屯沈丘,數與賊戰,輒克捷。

改淮東宣慰司為都元帥府,移治淮西,起余闕為宣慰副使,僉府事,分兵守安慶。

時南北音問隔絕,兵食俱乏,闕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卻之。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築堡寨,選精甲外捍,而耕稼於中,屬縣灊山八社,土襄沃饒,悉以為屯。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多爾濟巴勒卒於黃州蘭溪驛。

多爾濟巴勒自陝西間道行至重慶,聞江陵陷,道阻不可行,或請少留以俟之,不從。湖廣行省時權治澧州,既至,律諸軍以法而授納粟者以官,人心翕然。

汝中柏、拜特穆爾言於丞相曰:“不殺多爾濟巴勒,則丞相終不安。”蓋謂其帝意所屬,必復用耳。乃命多爾濟巴勒職,專供給軍食。時官廩所儲無幾,即延州民有粟者,親酌酒諭勸之而貸其粟,約俟朝廷頒鈔至,即還其直,民無不從者。又遣官糴粟河南、四川之境,民聞其名,爭輸粟以助軍餉。右丞巴延布哈方總兵,承順風旨,數侵辱之,多爾濟巴勒不為動。會官軍復武昌,至蘄、黃,巴延布哈百計征索無不給,或猶言其供需失期,達爾罕軍帥王布哈奮言曰:“平章,國之貴臣,今坐不重茵,食無珍味,徒為我曹軍食耳。今百需立辦,顧猶欲誣之,是無人心也,我曹便當散還鄉里矣!”托克托又遣國子助教鄂勒哲至軍中,風使害之,鄂勒哲反加敬禮,語人曰:“平章,舊勛之家,國之祥瑞,吾苟傷之,則人將不食吾餘。”

多爾濟巴勒素有風疾,軍中感霧露,所患日劇,遂卒,年方四十。

多爾濟巴勒立朝,以扶持名教為己任,薦拔人才而不以為私恩。留心經術,凡伊、洛諸儒之書,未嘗去手;喜為詩及書畫,翰林學士承旨臨川危素,嘗客於多爾濟巴勒,諫之曰:“明公之學,當務安國家,利社稷,毋為留神於末藝。”多爾濟巴勒深服其言。其在經筵,開陳大義為多,兼采前賢遣言,各以類次,為書凡四卷:一曰《學本》,二曰《君道》,三曰《臣職》,四曰《國政》,帝覽而善之,賜名曰《治原通訓》,藏於宣文閣。

蘄、黃賊之犯江東、西也,詔江浙行省平章布延特穆爾率兵討之。布延特穆爾益募壯健為兵,得驍勇士三千,戰艦三百艘。賊方聚丁家洲,官軍猝與遇,奮擊,敗之,遂復銅陵縣,擒其賊帥,復池州。分遣萬戶普賢努屯陵陽,王建中屯白面渡,閭爾討無為州,而自率鎮撫布哈萬戶明安駐池口,以防遏上流,為之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