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八十二 起旃蒙大淵獻八月,盡柔兆困敦閏三月,凡九月



丙戌,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王應麟,請為濟王立後,乃詔贈太師、尚書令、進封鎮王,謚昭肅,擇後奉祀,賜田萬畝。

留夢炎用徐囊為御史,擢黃萬石、吳浚等。王應麟繳奏曰:“囊與夢炎同鄉,有私人之嫌。萬石粗戾無學,南昌失守,誤國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類為所搏噬者,必攜持而去。吳浚貪墨輕躁,豈宜用之?況夢炎舛令慢諫,讜言勿敢告,今之賣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報,出關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紀綱,以偏見而咈公議,臣封駁不行,與大臣異論,勢不當留。”遂歸。

己丑,元兵破獨松關,馮驥死之,守將張濡遁。詔贈驥集英殿修撰。

獨松既破,鄰疆守者皆望風而走,朝廷大懼。時勤王師僅三四萬人,文天祥與張世傑議,以為:“淮東堅壁,閩、廣全城,若與敵血戰,萬一得捷,則命淮師以截其後,國事猶可為也。”世傑大喜。陳宜中白太后降詔,以王師務宜持重,議遂止。秘書監陳著上疏請從天祥之義曰:“與其坐以待困,曷若背城借一!萬有一幸,則人心賈勇!且敵非必真多智力,不過乘勝長驅。若少沮之,則主兵之與懸軍,其壯弱即異矣。”宜中不聽,出著知台州。

元董文炳破江陰軍。

元以高麗國官制僣濫,遣使諭旨,凡省、院、台、郡、官名、爵號與朝廷相類者,改正之。

乙未,左丞相留夢炎遁。

十二月,丁酉朔,詔賈似道歸葬,返其田廬。

庚子,以吳堅簽書樞密院事,黃鏞兼權參知政事。

時陳宜中當國,遭時多難,不能措一策,唯事蒙蔽,將士離心,郡邑降破,方且理會科舉、明堂等事及士大夫陳乞差遣,士人覬覦恩例。至是遣柳岳奉書如元軍,稱“廉尚書之死,乃盜殺之,非朝廷意,乞班師修好。”岳見巴延於無錫,泣謂曰:“嗣君幼沖,在衰絰之中,自古禮不伐喪。凡今日事至此者,皆奸臣賈似道失信誤國爾。”巴延曰:“汝國執戮我行人,故我興師。錢氏納土,李氏出降,皆汝國之法也。汝國得天下於小兒,亦失之於小兒,天道如此,尚何多言!”遂令囊嘉特偕岳還。

癸卯,以陳文龍參知政事,謝堂同知樞密院事。

丙午,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朝議以呂文煥為元嚮導,乃追封文德,而以文德子師孟為兵部侍郎,覬成和議。

平江通判王矩之、都統制王邦傑,以城迎降於常州,巴延使呂文煥先往受之。

丁未,巴延入平江,張世傑未至,城已破,乃以兵入衛。

戊申,元右丞相呼圖岱爾請上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皇后曰貞懿順聖昭天睿文光應皇后;不許。

庚戌,柳岳至自元軍。癸丑,陳宜中復奏遣岳及宗正少卿陸秀夫、侍郎呂師孟等同囊嘉特使元軍,求稱侄納幣,不從則稱侄孫,且敕呂文煥令通好罷兵。秀夫等見巴延於平江,巴延不許。宜中乃白太皇太后,奉表求封為小國,太后從之。

以文天祥簽書樞密院事。

黃萬石叛降元,都統米立死之。立,淮人,三世為將,初從陳奕守黃州,奕降,立潰圍出,萬石署為帳前都統。元軍略江西,迎戰於江坊,兵敗,被執,不降,系獄。至是萬石舉軍降,元行省遣萬石諭立曰:“吾官銜一牙牌書不盡,今亦降矣。”立曰:“侍郎國家大臣,立一小卒爾。但三世食趙氏祿,趙亡,何以生為!立乃生擒之人,當死,與投拜者不同。”萬石再三諭之,不屈,遂遇害。

元以中興路行省陳祐為南京總管兼開封府尹,吏多震懾失措,祐曰:“何必若是!前為盜跖,今為顏子,吾以顏子待之。前為顏子,今為盜跖,吾以盜跖待之。”由是吏皆修飭,不敢弄法。

元賽音諤德齊奏:“雲南諸夷未附者尚多,今擬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並聽行省節制。”又奏:“哈喇章、雲南壤地均也,而州縣皆以萬戶、千戶主之,宜改置令長。”並從之。

潭州被圍,湖南安撫使兼知州李芾,拒守三閱月,大小戰數十合。至是元阿爾哈雅射書城中曰:“速下以活州民,否則屠矣。”不答。阿爾哈雅與諸將畫地分圍,決隍水以樹梯衝。阿爾哈雅中流矢,創甚,督戰益急,城中大窘,力不能支。諸將泣請曰:“事急矣,吾屬為國死可也,如民何?”芾罵曰:“國家平時所以厚養汝者,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復言者,吾先戮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