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八十二 起旃蒙大淵獻八月,盡柔兆困敦閏三月,凡九月



甲午,元立隨路都轉運使。

元穿濟州漕渠。

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相盪。帝率文武百僚詣祥曦殿望元闕上表,乞為藩輔。

元巴延承制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命蒙古岱、范文虎入城,治都督事,又令程鵬飛取太皇太后手詔及三省、樞密院呈堅、賈餘慶等檄,諭天下州郡降附。執政皆暑,家鉉翁獨不署。鵬飛命縛之,鉉翁曰:“中書省無縛執政之理,歸私第以待命可也。”乃止。

元巴延進屯湖州市,復令呂文煥及范文虎慰諭太皇太后。文煥因使人上表謝而出,有曰:“茲銜北命,來抗南師,視以犬馬,報以仇讎,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言哉!”巴延令張惠、阿喇罕、董文炳、張弘范、索多等封府庫,收史館、秘省圖書及百司符印告敕,罷官府及侍衛軍。

壬寅,罷遣文天祥所部勤王兵,以賈餘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劉岊同簽書樞密院事,與吳堅、謝堂、家鉉翁並棄祈請使,詣元大都。

餘慶凶狡殘忍,岊狎邪小人,皆乘時竊美官,謂使畢即歸,不以為意。謝堂獨納賂北軍,得先歸。

元巴延引文天祥與吳堅等同坐。天祥面斥賈餘慶賣國,且責巴延失信。呂文煥從旁諭解之,天祥並斥文煥及其侄師孟父子兄弟受國厚恩,不能以死報國,乃合族為逆。文煥等慚恚,遂與餘慶共勸巴延拘天祥,令隨祈請使北行。

是日,元兵屯錢塘江沙上,臨安人方幸波濤大作,一洗空之,而潮三日不至。

丁未,元諭臨安新附府州司縣官吏軍民人等曰:“間者行中書省右丞相巴延遣使來奏,宋母后、幼主暨諸大臣百官,已於正月十八日齎璽綬奉表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覲之禮,已遣使特往迎致,爾等各守職業,其勿妄生疑畏。凡歸附前罪,悉從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征理,一應抗拒王師及逃亡嘯聚者,並赦其罪。百官有司、諸王邸第、三學、寺、監、秘省、史館及禁衛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巨木、花果外,餘物權免徵稅。秘書監圖書、太常寺祭器、樂器、法報、東工、鹵簿、儀衛、宗正譜牒、天文、地理圖冊,凡典故文字並戶口、版籍,盡仰收拾。前代聖賢之後,儒、醫、僧、道,通曉天文、歷數並山林隱逸名士,所在官司以名聞。名山、大川、寺觀、廟宇並前代名人遺蹟,不許拆毀,鰥寡孤獨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贍給。”

於是巴延就遣宋內侍王埜入宮,收宋袞冕、圭璧、符璽及宮中圖籍、寶玩、車輅、輦乘、鹵簿、麾仗等物。

益王、廣王自嘉會門出,渡浙江而南。巴延聞之,遣范文虎將兵追之。楊鎮得報即還,曰:“我將死於彼,以緩追兵。”楊亮節等遂負二王及楊淑妃徒走,匿山中七日。統制張全以兵數十人追及,遂同走溫州。

戊午,元主祀先農於東郊。辛酉,如上都。

是月,夏貴以淮西叛降元。

初,阿珠屯淮南東道,其西道屬之萬戶昂吉爾,俾駐和州,進攻廬州。貴以書抵巴延曰:“毋費國力,攻奪邊城。若行都歸附,邊城焉往!”至是舉所部納款,元以貴為淮西安撫使。

洪福,貴家僮也,從貴積勞知鎮巢軍。貴即降,招福,不聽,使其從子往,福斬之。元兵攻城,久不拔,貴至城下,好語紿福,請單綺入城,福信之,門發,伏兵起,執福父子,屠其城,貴蒞殺福一門,福子大源、大淵呼曰:“法止誅首謀,何乃舉家為戮?”福叱曰:“以一命報宋朝,何至告人求活耶?”次及福,福大罵,數貴不忠,請南向死以明不背國,聞者流涕。

元人索宮女、內侍及諸樂宮,宮女赴水死者以百數。

三月,丁卯,元以樞密副使張易兼知秘書監事。

元巴延入臨安城,建大將旗鼓,率左右翼萬戶巡視,觀潮於浙江,又登獅子峰,觀臨安形勢,部分諸將,以獨松關守將張濡嘗殺廉希賢,斬之,籍其家。遣管如德招諭諸郡。福王與芮自紹興至,巴延深慰之。

太皇太后及帝欲與相見,巴延固辭,曰:“未入朝,無相見之禮。”明日,發臨安,按塔哈、孟祺等入宮宣詔,趣帝及全太后入覲。祺讀至“免系頸牽羊”之語,太后泣謂帝曰:“荷天子聖恩,汝宜拜謝。”禮畢,帝與太后肩輿出宮。太皇太后以疾留內。與芮及沂王乃猷、度宗母隆國夫人黃氏並楊鎮、謝堂、高應松庶僚劉裒然等及三學士諸生皆行。太學生徐應鑣與其二子琦、崧、女元娘同赴井死。應鑣,江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