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三 起屠維大淵獻正月,盡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是月,張士誠破濠州,遣其將李濟據之,尋又破泗、徐、邳等州。

二月,戊午朔,中書左丞相泰費音罷為太保,俾養疾於家。御史台言:“時事艱危,正賴賢材弘濟,泰費音以師保兼相職為宜。”帝不能從。

會陽翟王勒呼木特穆爾倡亂,騷動北邊,勢逼上都,皇太子乃言於帝,命泰費音留守上都,實欲置之死地。泰費音遂往,有同知太常院事托歡者,泰費音子額森呼圖克故將也,聞陽翟王將至,乃引兵縛王至軍前,泰費音不受,令生致闕下,北邊遂寧。

初,努都爾噶臥病,謂人曰:“我疾固不起,而泰費音亦不能久於位,可嘆也!”至是其言乃驗。

庚申,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遣古田縣尹林文廣以書納款於吳。

時義兵萬戶賽甫鼎、阿里密鼎據泉州,陳友諒兵入杉關,攻邵武、汀州、延平諸郡縣,群盜乘勢竊發,閩地騷動。天祿知國勢不振,故遣文廣由海道來納款,而福清州同知張希伯亦遣人請降,吳國公皆厚賞之,遣還招諭。

是月,吳將徐達克高郵,尋復失之。

三月,戊子朔,田豐陷保定路。

彗見東方。

吳改淮海翼為江南等處分樞密院,以繆大亨同僉院事,總制軍民。大亨有治才,寬厚不撓,多惠愛及人,至於禁戢暴強,剖折獄訟,皆當其情,民皆悅之。

甲午,廷試進士三十五人,賜邁珠、魏元禮等及第、出身有差。

乙巳,冀寧路陷。

壬子,復拜遼陽行省左丞相綽斯戩為中書右丞相。

時帝益厭政,而宦者保布哈乘間用事,為奸利,綽斯戩因與結構相表里,四方警報及將臣功狀,皆壅不上聞。

是月,吳征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至建康。

初,吳國公至婺州,召見濂,及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征之。時總制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不起,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入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公稱善。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昧間,尺土一民,無所憑藉,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陰欲背元,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傅,故漢易取也。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吳國公大悅曰:“先生有至計,毋惜盡言。”於是設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吳國公嘗問郎中陶安曰:“此四人者,於汝何如?”安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公然之,復多其能讓。

吳國公召常遇春於杭州。

遇春之出師也。吳國公戒之曰:“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戰數不利,故召還。

夏,四月,庚申,命大司農司都事樂元臣招諭田豐,至其軍,為豐所害。

辛未,僉行樞密院事張居敬復興中州。

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雨雹。

乙未,陳友諒將羅忠顯陷辰州。

是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一萬石至京師,由是方面之權悉歸士誠,丞相達實特穆爾屍位而已。

陳友諒兵攻池州,吳將徐達等擊敗之。

初,友諒既殺趙普勝,即有窺池州之意。吳國公察知之,遣使謂達與常遇春曰:“友諒兵旦暮且至,爾當以五千入守城,遣萬人伏九華山下,俟彼兵臨城,城上揚旗鳴鼓,發伏兵往絕其後,破之必矣。”至是友諒兵果至,其鋒甚銳,直造城下。城上揚旗鳴鼓,伏兵悉起,緣山而出,循江而不,絕其歸路;城中出兵夾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生擒三千餘人。遇春曰:“此皆勍敵,不殺,為後患。”達不可,以狀聞。吳國公遣使諭諸將釋之,而遇春先以夜坑殺之,止存三百人,吳國公聞之不懌,命悉放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