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四 起上章困敦七月,盡玄黓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乙酉,大同路北方夜有赤氣蔽天,移時方散。

先是朱文忠送李明道至,吳國公問;“陳氏何如?”明道具言:“友諒弒主,將士離心,且政令不一,擅權者多。驍勇之將如趙普勝者,又忌而殺之,雖有眾,不足用也。”及安慶之陷,公遂決意伐之,召諭諸將,各厲士卒以從。徐達進曰:“師直為壯,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劉基亦言於公曰:“昨觀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後,此師勝之兆也。”

公於是命徐達、常遇春等先發;庚寅,親乘龍驤巨艦,率舟師溯流而上,友諒江上斥候,望風奔遁。戊戌,至安慶,敵固守不戰,公以陸兵疑之,乃命廖永忠、張志雄以舟師擊其水寨,破敵舟八十餘艘,遂復安慶,長驅至小孤山,友諒守將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壬寅,次湖口,遇友諒舟出江偵邏,命常遇春擊之,敵舟退走,乘勝追至江州。友諒親率兵督戰,公分舟師為兩翼,夾擊友諒,大破之,獲其舟百餘艘。友諒窮蹙,夜半,挈妻子棄城走武昌。癸卯,公入江州,復遣達進兵追之。達聞友諒欲出沔陽戰艦來拒戰,乃屯沌口以遏之。

甲辰,吳遣兵攻南康,克之,改為西寧府。又分遣將士略各城之未下者,東流、蘄、黃、廣濟、饒州相繼降。

是月,察罕特穆爾率師至鹽河,遣庫庫特穆爾及諸將閻思孝等會關保、浩爾齊軍,由東阿造浮橋以濟,賊以二萬餘眾奪之,關保、浩爾齊且戰且渡,遂拔長清。以精卒五萬搗東平,東平偽丞相田豐遣崔世英等出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直抵城下。察罕特穆爾以田豐據山東久,軍民服之,乃遺書諭以逆順之理,豐與王士誠皆降,遂復東平、濟寧,令豐為前鋒,從大軍東討。

時察罕特穆爾猶未渡河,群賊皆聚於濟南,而出兵齊河、禹城以相抗。察罕特穆爾分遣奇兵間道出賊後,南略泰安,逼益都,北徇濟陽、章丘及瀕海郡邑,乃自將大軍渡河,與賊將戰,大敗之。棣州俞寶、東昌楊誠皆降,魯地悉定。

吳國公聞之,遣使與察罕特穆爾通好,謂左右曰:“察罕雖假義師,圖恢復,乃與博囉兵爭不解,屢格君命,此豈忠臣之為乎!又聞其好名,如田豐為人傾側,察罕待如心腹,則暗於知人矣。古之名將,洞察幾微,智謀弘遠,使人不可測度,察罕豈知此乎!吾今遣人往與通好,觀其所處何如,然後議之。”

九月,辛亥,陳友諒建昌守將王溥等降於吳。

甲寅,吳星源翼判官俞茂攻德興,克之。

戊午,陽翟王勒呼木特穆爾伏誅。

壬戌,四川賊兵陷東川郡縣,李思齊調兵擊之。

壬申,命博囉特穆爾於保定以東、河間以南從便屯種。

是月,命兵部尚書齊齊克布哈、侍郎韓祺征海運糧於張士誠。

蜀劉楨密言於明玉珍曰:“西蜀形勝,東有瞿唐,北有劍閣,沃野千里。自遭青巾之虐,人物凋耗,大王撫有之,休養傷殘之民,用賢治兵,可以立不世之業,當於此時稱大號以系人心。”玉珍駭然曰:“此非我敢望也!”楨曰:“大王所部皆四方之人,若謙讓猶豫,一旦將士思鄉土,瓦解星散,大王誰與建國乎?”玉珍猶不聽。已而楨復言之,玉珍乃謀以明年僣號。

冬,十月,察罕特穆爾進兵逼濟南城,齊河、禹城皆來降,南道諸將亦報捷。再敗益都兵於好石橋,東至海濱,郡邑聞風皆送款,濟南乃下。詔拜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中丞如故。

察罕特穆爾令參政陳秉直、劉珪守御河南,而自駐山東,移兵圍益都,環城列營凡數十,大治攻具,百道並進。賊悉力拒守,察罕特穆爾復掘重塹,築長圍,遏南洋河以灌城中,城中益困。

十一月,戊午,吳國公命參政常遇春率兵救長興。

先是張士誠遣其司徒李伯升以眾十餘萬攻長興,水陸並進,城中兵少,不能御。公在江州,即命華高、費聚等率三路兵往援,而諸軍戰皆不利,遂潰。耿柄文嬰城固守,左副元帥劉成出戰死。於是敵復圍城,結九寨,為樓車下瞰城中,取土石填壕隍,放火燒水關,城中晝夜應敵,凡月餘,內外不相聞。公以圍久不解,故復命遇春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