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五 起著雍敦牂正月,盡上章涒灘十二月,凡三年



是月,禁女冠毋入大內及三宮。先是江州僧道隆自言能知人休咎,愚民稱為“散聖”,往來都下,貴戚競施之。壽康宮衛士詹康妻,故倡也,出入禁中,號為部頭;以病歸外舍,道隆因之,使求賜金於北內以為建塔費,後宮多有施也。趙師聞之,執道隆屬吏,錄其橐,得金錢三萬餘緡。詔杖黥,隸英德府土牢。鏇有是禁。

金監察御史路鐸,劾參知政事楊伯通引用鄉人李浩,以公器結私恩,左司郎中賈益除授承望風旨,御史大夫張暐抑言路;金主命同知大興府事賈鉉詰問。伯通待罪於家。暐辨曰:“鐸嘗面白伯通私李浩,因告以彈劾大臣,須有實跡,恐所劾不當,台綱愈壞,令再體察,非抑之也。”益亦辨除授皆宰執公議。鉉具以聞,金主責鐸言事輕率,慰諭伯通,視事如故。

秋,七月,已未,四川都大茶馬丁逢入對,極論元祐、建中調停之害,且引蘇轍、任伯雨之言為證。時薛叔似、葉適坐汝愚黨久斥,皆起為郡,故逢有是言。京鏜、何澹深悅之,薦為軍器監。

辛酉,同知樞密院事葉翥罷。

以姚愈為兵部尚書。

愈浮瀋州縣,忽忽不得志,阿附韓侂胄,遂得驟遷。尋以病免。

八月,丁卯,以久雨,決繫囚。

丙子,以謝深甫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許及之同知院事。及之諂事韓侂胄,居二年不遷,見侂胄,流涕敘其知遇之意,衰遲之狀,不覺屈膝。侂胄憐之,故有是命。侂胄嘗值生辰,及之後至,閽人掩關,及之從門間俯僂而入。當時有“由竇尚書、屈膝執政”之語。

庚辰,金以護衛石和尚為押軍萬戶,率親軍八百人、武衛軍千六百人戍西北路。

是月,京鏜等以帝未有嗣,請擇宗室子育之。詔育太祖後燕懿王德昭九世孫與願於宮中,時年六歲。

九月,癸卯,太白經天。

丁未,京鏜上《重修敕令格式》,詔頒天下。

先是太史言月蝕於晝,而草澤言蝕於夜;驗視,草澤言是。詔改造歷,以秘書省正字臨邛馬履為參定官。履嘗從故直徽猷閣張行成習數學,故以命之。

冬,十月,金定官民存留見錢之數,設回易務,更立行用鈔法。

十一月,金主以信符召樞密使襄還都,遣近臣迎勞於途;既至,復撫問於第。入陳邊機十事,皆為施行,仍厚賜之。癸卯,復拜左丞相、監修國民。

襄之將至也,金主謂宰臣曰:“襄築立邊堡完固。古來立一城一邑,尚有賞賚。即欲拜三公,三公非賞功官,如左丞相,亦非賞功者。雖然,可特授之。”仍降詔褒諭。

辛亥,金定屬託法,定軍前官吏遷賞法。以邊事定,詔中外減死罪,徒以下釋之。賜左丞相襄以下將士有差。

金順義軍節度使李愈上書論邊事,謂退地千里而爭言其功,因陳屯田利害。金主遣使宣諭,仍降金牌,俾領屯田事。

十二月,甲子朔,金主獵於酸棗林。大風寒,罷獵,凍死者五百餘人。

丙戌,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

金右丞膏罷。

高麗權國事王晫奉表告於金。

慶元五年金承安四年

春,正月,庚子,奪前起居舍人彭龜年等官。

初,趙汝愚定策時,樞密院直省官蔡璉從帝竊聽,因而漏之;汝愚竄之,既而逃還臨安。韓侂胄聞之,乃使璉誣告汝愚定策時有異謀,具列賓僚所言凡七十餘紙,議送大理捕鞫彭龜年、曾三聘、沈有開、葉適、項安世等以實其事。中書舍人范仲藝謂韓侂胄曰:“相公今日得君,凡所施為,當一以魏公為法。章惇、蔡確之權,不為不盛,然至今得罪於清議者,以同文獄故耳。相公勳業如此,胡為蹈之?”侂胄曰:“侂胄初無此心,以諸公見迫,不容但已。”蓋京鏜、劉德秀主其議也。侂胄取錄黃藏之,事遂格。張釜、劉三傑、張岩、程松等論之不已,詔累經赦宥,宜免。然猶奪龜年、三聘官,而擢璉進義副尉。

乙巳,金右丞董師中致仕。師中練達典憲,處事精詳,嘗言曰:“宰相不當事細務,要在知人才,振綱紀,但一心正、兩目明足矣。”然論者嘗譏其附胥持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