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六 起閼逢執徐四月,盡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庫庫特穆爾以歲當大比,而江南、四川諸行省皆阻於兵,其鄉試不廢者,唯燕南、河南、山東、陝西、河東而已,乃啟皇太子倍增鄉貢之額。

丁未,皇后鴻吉哩氏崩。

後生皇子珍戩,二歲而夭。後性節儉,不妒忌,動以禮法自持。第二皇后奇氏有寵,後無幾微怨望意。從帝時巡上都,次中道,帝遣內官傳旨欲臨幸,後辭曰:“暮夜非至尊往來之時。”內官往復者三,竟不納,帝益賢之。居坤德殿,終日端坐,未嘗妄逾戶閾。至是崩。奇後見其所遺衣服敝壞,大笑曰:“正宮皇后,何至服此等衣耶!”逾月,皇太子自冀寧歸,哭之甚哀。

辛亥,吳羅田盜藍醜兒,詐稱彭瑩玉,造妖言以惑眾,設官吏,劫居民。麻城裡長袁寶襲捕之,擒醜兒以獻,吳王嘉其仗義,賜以綺帛。

壬子,以洪寶寶、特古斯布哈、薩勒圖並為中書平章政事。

九月,丙辰朔,吳置國子監,以故集慶路學為之。

庫庫特穆爾扈從皇太子至京師。太子之奔太原也,欲用唐肅宗靈武故事,因而自立,庫庫特穆爾與布哷齊等不從。及是還京師,皇后奇氏傳旨,令庫庫以重兵擁太子入城,欲脅帝禪之位。庫庫知其意,比至京城三十里,即散遣其軍,太子心銜之。

壬午,詔以巴咱爾為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庫庫特穆爾為太尉、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同監修國史,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詹事。

巴咱爾累朝舊臣,而庫庫以後生晚出,乃與並相,朝士往往輕之。且居軍中久,樂縱恣,無檢束,在朝兩月,怏怏不樂,即請南還視師。

是月,以方國珍為淮南行省左丞相、衢同公,分省慶元。

明玉珍遣其參政江儼通好於吳,吳命都事孫養浩報以書曰:“足下處西蜀,予處江左,蓋與漢季孫、劉相類,王保保虎踞中原,其志不在曹操下。予與足下實唇齒邦,願以孫、劉相吞噬為戒。”

冬,十月,戊子,吳王聞明玉珍取雲南失利,諸將往往暴掠,玉珍不能制,復以書戒之。

戊戌,吳王以張士誠屢犯疆埸,欲舉兵討之,下令曰:“士誠啟釁多端,襲我安豐,寇我諸全,連兵構禍,罪不可逭,今命大軍致討,止於罪首;在彼軍民,無恐無畏,毋妄逃竄,毋廢農業。已敕大將軍約束官兵,毋有擄掠,違者以軍律論。”

庚子,吳命中書省以書招諭虎背寨劉寶,使之款附。

辛丑,吳王命左相國徐達、平章常遇春、胡廷瑞、同知樞密院馮國勝、左丞華高等,率馬步舟師水陸並進,規取淮東泰州等處。

時張士誠所據郡縣,南至紹興,與方國珍接境,北有通、泰、高郵、淮安、徐、宿、濠、泗,又北至於濟寧,與山東相距。王欲先取通、泰諸郡,剪士誠羽翼,然後專取浙西,故命達總兵取之。

壬寅,以哈喇章知樞密院事。

乙巳,吳徐達兵趨泰州,浚河通州,遇張士誠兵,擊敗之,遂駐軍海安壩上。

丙午,婁都爾蘇擁博囉特穆爾母、妻及其子天寶努西北走,合圖沁特穆爾軍。丁未,益王溫都遜特穆爾、樞密副使觀音努擒婁都爾蘇,誅之,圖沁特穆爾以餘兵往巴爾蘇之地,命嶺北行省左丞莽珊僧、知樞密院事魏賽音布哈同討之。

吳徐達兵圍泰州新城,敗張士誠淮北援兵,獲其元帥王成。

戊申,以資政院使圖嚕為御史大夫。

己酉,張士誠遣淮安李院判來援泰州,常遇春擊敗之,擒萬戶吳聚等。遣人諭降其城中,僉院嚴再興、副使夏思忠、院判張士俊等拒守不下。

饒鼎臣既走茶陵,複合浦陽群盜於南峰山寨,時出侵掠。癸丑,吳元帥王國寶等率兵擊敗之,鼎臣遁去。

信州盜蕭明,率兵攻圍吳饒州,知府陶安召父老告之曰:“我糧實城堅。素有其備,賊黨驅烏合而來,不足畏也。但能固守,不過數日,援兵至,破賊必矣。”眾皆諾。安與千戶宋炳親率吏民分城拒守,選勇健為游兵,晝夜巡捍,而請救於江西行省。安登城諭賊曰:“爾眾,吾民也,反為賊用,得毋失計乎?”眾曰:“使皆如太守與總制,豈有今日!若破城,必不相害。”安命射之,矢下如雨,賊不能逼。越三日,行省援兵至,遂大敗之,蕭明遁去,擒偽招討都海、萬戶袁勝,斬之。諸將欲屠從寇者,安曰:“民為所脅,奈何殺之!”不許。饒州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