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二十一 起旃蒙赤奮若九月,盡強圉單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夏,四月,丙戌,鎮安路總管岑修廣為弟修仁所攻,來告,命湖廣行省辨治之。

戊戌,米洞蠻田先什用等結十二洞蠻寇長陽縣,湖廣行省遣九姓長官彭忽多布哈招之。田先什用等五洞降,餘發兵討之。

修夏津、武城河堤二十三所,役丁萬七千五百人。

以虞集為翰林學士兼國子祭酒。集嘗因講罷,論京師恃東南海運,實竭民力以航不測,非所以寬遠人而因地利也。乃與同列上言:“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海,南濱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法,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年勿征也,二年勿征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於朝廷;以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以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東方民兵數萬,可以近衛京師,外御島夷,遠寬東南海運以紓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海游食盜賊之類,皆有所歸。”議者以為一有此制,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為,事遂寢。其後海口萬戶之設,大略宗之。

五月,乙巳,修鎮雷佛事三十一所。

罷造福建歲貢蔗糖。

禁西僧馳驛攏民,始從李昌奏也。

甲寅,八百媳婦蠻遣子來朝。

甲子,中書會歲鈔出納之數,請節用以補不足,從之。

監察御史劾宣撫使多爾濟巴勒、學士李達喇哈、劉紹祖庸鄙不勝任。中書議:“三人皆勛舊子孫,罪無實狀,乞復其職,仍敕憲台勿以空言妄劾。”從之。

丁卯,岑世興及鎮安路岑修文合山獠、角蠻六萬餘人為寇,命湖廣、雲南行省招諭之。

遣指揮使烏圖曼鐫西番咒語於居庸關崖石。

庚午,乞住招諭永明縣五洞猺來降。

征處士札實至上都。札實,其先大食國人,後家於真定,博極群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有勸其就試者,札實不應;既而侍御史郭思貞,翰林學士劉賡,參知政事王士熙,交章論薦,及是以遺逸征,見帝於龍虎台,眷遇優渥。時都爾蘇柄國,西域人多附焉,札實獨不往見,都爾蘇屢使人招致之,即以養親辭歸。

六月,癸酉朔,以圖哈特穆爾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請終母喪,從之。

癸未,播州蠻黎平愛復叛,合謝烏窮為寇,宣撫使楊雅爾布哈招平愛出降。烏窮不附,命湖廣行省討之。

丁酉,遣道士吳全節修醮事於龍虎、三茅、閣皂三山。

戊戌,遣使祀解州鹽池神。

中書省臣言:“比來郡縣旱蝗,臣等不能調燮,故災異降戒。今當恐懼修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憫恤生民。”帝嘉納之。

己亥,納皇姊嘉寧公主之女於中宮。

道州路櫟所源猺為寇,命奇珠督兵捕之。

大昌屯河決。

秋,七月,甲辰,車駕發上都,禁車騎踐民禾。

造豢豹氈車三十兩。

丙午,享太廟。

丁未,紹慶酉陽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蠻為亂。

甲寅,幸大元符寺,敕鑄五方佛銅像。

乙卯,詔翰林侍講學士阿嚕衛、直學士雅克齊譯《世祖聖訓》,以備經筵進講。

戊午,遣日本僧瑞興等四十人還國。

作別殿於潛邸。

敕:“入粟拜官者準致仕銓格。”

乙丑,發兵修野狐、色澤、桑乾三嶺道。

戊辰,太白經天。

河決鄭州陽武縣,漂萬六千五百餘家,賑之。

大同渾源河溢;檀、順等州兩河決,溫榆水溢。

八月,甲戌,烏伯都拉、許師敬,並以災變飢歉乞解政柄,不允。

甲申,享太廟。

長春宮道士藍道元,以罪被黜。詔:“道士有妻者悉給徭役。”

寧遠州洞蠻刁用為寇,命雲南行省備之。

辛卯,雲南行省丞相伊爾吉岱,廉訪副使薩圖濟岱,以使酒相抵,狀聞,詔兩釋之。

甲午,以災變罷獵,罷行宣政院及功德使,免武備寺逋負兵器。

辛丑,帝次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