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二 起著雍攝提格五月,盡屠維單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丙戌,以江南事繁,行省官未有知書者,恐於吏治未便,分命崔斌至揚州行省,張守智至潭州行省。阿哈瑪特惡崔斌,不欲其在內,故因事出之。

丙申,以達春、呂師夔、賈居貞行中書事於贛州,福建、江西、廣東皆隸焉。

辛亥,改京光府為安西府。

詔江南、浙西等處,毋非理征民。時諸將市功,且利俘獲,往往濫及無辜,或強籍新民以為奴隸。令出,得還為民者數千人。

建漢祖天師正一祠於大都,令張留孫居之。

八月,壬子朔,追毀宋故官所受告身。

庚申,有星墮廣州南。初隕,色紅,大如箕,中爆裂為五,既墮地,聲如鼓,一時頃止。

己巳,宋加文天祥少保,封信國公,張世傑封越國公。天祥聞宋主即位,上表自劾兵敗江西之罪,請入朝。優詔不許,更加官爵。天祥移書陸秀夫曰:“天子幼沖,宰相遁荒,詔令皆出諸公之口,豈得以游詞相拒!”會軍中大疫,士卒多死,天祥母亦病沒,詔起復之。天祥長子復亡,家屬皆盡。

辛未,復給漳州安撫使沈世隆家資。世隆前守建寧府,有郭贊者,受宋張世傑檄招世隆,世隆執贊,斬之。蒙古岱以世隆擅殺,籍其家,帝曰:“世隆何罪!其還之。”仍授本路管民總管。

壬申,宋以姚良臣為右丞相,夏士林參知政事,王德同知樞密院事。

辛巳,以中書左丞董文炳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索多,蒲壽庚為中書左丞。因命索多等招徠東南諸蕃國,許以互市。

九月,壬午朔,宋葬前主於永福陵。

庚寅,以中書左丞、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為中書右丞。

冬,十月,己未,享於太廟。

丁卯,馳山場樵採之禁。

十一月,丁亥,以辰、沅、靖、鎮遠等郡與蠻、獠接壤,民不安業,命達春、程鵬飛並為荊湖北道宣慰使。

張弘范以弟弘正為先鋒,戒之曰:“汝以驍勇見選,非私汝也。軍法重,我不敢以私撓公,汝慎之!”進攻三江寨,寨據隘乘高,不可近,乃連兵環之。寨中懼,人持滿以待。弘范令下馬治朝食,若將持久者,持滿者疑不敢動。它寨懼不設備,弘范忽麾軍連拔數寨,回搗三江,拔之。

壬辰,中書左丞、行江東道宣慰使囊嘉特言:“江南既平,兵民宜各置官屬,蒙古軍宜分屯大河南北,以餘丁編立部伍,絕其擄掠之患。分揀官僚,本以革阿哈瑪特濫設之弊,其將校立功者,例行沙汰,何以勸後!新附軍士,宜令行省賜之衣糧,毋使闕乏。”帝嘉納之。

征宋故相馬廷鸞、章鑒赴闕,不至。

張弘范以舟師由海道襲漳、潮、惠三州,李恆以步騎由梅嶺襲廣州。阿爾哈雅遣人招安撫使趙與珞及冉安國、黃之傑等於瓊州,不從,率兵御之。癸巳,瓊州民作亂,執與珞等降,與珞及安國、之傑皆死之。

甲午,弛酒禁。

初,阿哈瑪特子呼遜、阿薩爾等,以崔斌論列免官,至是,以張惠請,詔復之。惠又請復其子巴蘇呼及侄巴圖嚕鼎等職,帝不從。

丁未,詔諭沿海官司,通日本國人市舶。

安西王之北征也,六盤守者構亂,王相趙炳自京兆率兵往捕,誅其首惡。既而六盤復亂,炳又討平之。王還自北,嘉嘆戰功,賚賜有加。是月,王薨。

閏月,庚戌朔,羅氏鬼國主阿榨、西南蕃主韋昌盛並內附。

李恆兵至清遠,宋王道夫迎戰,大敗。恆遂擊凌震,震又敗。道夫、震並棄廣州遁,恆入廣州,以待張弘范。

十二月,己卯朔,簽書四川行樞密院昝順招都掌蠻內附。

壬午,宋王道夫、凌震攻廣州,與李恆復戰,兵敗,震走厓山,與翟國秀軍合。

文天祥屯潮陽,鄒洬、劉子俊皆集師會之,遂討劇盜陳懿、劉興於潮。興死,懿遁,以海舟導張弘范兵濟潮陽。天祥帥麾下走海豐,先鋒將張弘正追之。天祥方飯五坡嶺,弘正兵突至,眾不及戰,天祥遂被執。吞腦子,不死,鄒洬自剄。劉子俊自詭為天祥,冀天祥可間走也!別隊執天祥至,相遇於途,各爭真偽,得實,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曰:“忠義人也。”釋其縛,以客禮之。天祥固請死,弘范不許,處之舟中,族屬被俘者悉還之。子俊,廬陵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