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四 起玄黓敦牂七月,盡閼逢涒灘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湖南、北盜賊乘舟縱橫劫掠,行省平章哈喇哈斯患之。右丞圖呼嚕曰:“樹茂鳥集,樹伐則散,戮一人足矣。”盜首喬大使者居九江,郡守曳喇瑪丹取賂蔽之,遣使擒以來,獄成,殺而令諸市,群盜頓息。

江淮行省宣慰使郄顯、李謙,訴平章蒙古岱不法。有詔勿問,仍以顯等付蒙古岱鞫之,繫於獄,必抵以死。江南行台監察御史申屠致遠,慮囚浙西,知其冤狀,將縱之。蒙古岱脅之以勢,致遠不為動,親脫顯等械,使從軍自贖。

至元二十一年年

春,正月,乙卯,群臣上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時議欲大赦,參知政事張雄飛曰:“古人言,無赦之國,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聖明在上,豈宜數赦!帝嘉納之,遂止下輕刑之詔。

丁巳,敕:“自今凡奏事者,必先語同列以所奏。既奏,其所奉旨云何,令同列知而後書之簿;不明以告而輒書簿者,杖筆且齊。”

己未,罷雲南都元帥府,府所管軍民隸行省。

甲子,罷揚州等處理算官,以其事付行省。

丁卯,建都王烏蒙及金齒一十二部俱降。

建都先為緬所制,欲降未能。時諸王桑阿克達爾及行省右丞檯布、參知政事伊克德濟分道征緬,於阿昔、阿禾兩江造船二百艘,順流攻之,拔江頭城,令都元帥袁世安戍之。遣使招諭緬王,不應,遂水陸並進,攻建都所都太公城,拔之。至是皆降。

庚午,立江淮、荊湖、江西、四川行樞密院,治建康,鄂州、撫州、成都。

王積翁久留大都,自詭能宣諭日本。甲戌,遣積翁齎詔奉使,賜錦衣、玉環、鞍轡。帝以日本俗尚佛,命普陀僧如智同往。積翁過溫陵,強取任甲所有四舶使行,取道慶元航海,中途鞭任,鏇聞任有誶語,乃好語誘以官職。任佯諾,將至日本,醉從者以酒,遂殺積翁,掠其資逃去。

丁丑,雲南諸路按察司官陛辭,詔諭之曰:“卿至彼,當宣明朕意,勿求貨財。名成則貨財隨之,徇財則必失其名,而性命亦不可保矣。”

二月,辛巳,以福建宣慰使管如德為泉州行省參知政事,征緬。

浚揚州漕河。

罷高麗造征日本船。

壬辰,邕州、賓州民黃大成等叛,梧州、韶州、衡州民相挺而起,湖南宣慰使薩里曼將兵討之。

己亥,放檀州淘金五百人還家。

丁未,括江南樂工。

命阿塔哈發兵萬五千人,船二百艘,助征占城;船不足,命江西省益之。

戊申,徒江淮行省於杭州,徙浙西宣慰司於平江,省黃州宣慰司入淮西道。

漳州盜起,命江浙行省調兵進討。

秦州總管劉發有罪,嘗欲歸黃華,事覺,伏誅。

適故宋宗室及其大臣之仕者於內地。

三月,丁巳,皇子北平王納珠哈至自北邊。王以至元八年建幕庭於和林,北留七年,至是始歸。右丞相安圖繼至。

丙寅,帝如上都。

丁卯,太廟正殿成,奉安神主。

夏,四月,令軍民同築隄堰,以利五衛屯田。

己亥,涿州巨馬河決,衝突三十餘里。

壬寅,江淮行省進各翼童男女百人。

戊申,高麗王王暙及公主,以其世子謜來朝。

呼圖特穆爾征緬之師,為緬人沖潰,敕發思、播思、楊二家軍二千從征緬。

雲南行省為破緬國江頭城,進童男女八十人。

五月,癸丑,樞密院言:“索多潰軍,已令李恆收集;江淮、江西兩省潰軍,別遣使詔諭,凡至者皆給之糧,舟楫損者修之,以俟阿爾哈雅調用。”從之。

戊午,敕中書省:“奏目文冊及宣命札付,並用蒙古書,不許用輝和爾字。”

乙丑,蠲江南今年田賦十分之二,其十八年以前逋欠未征者,盡免之。

阿嚕呼努言:“曩於江南民戶中撥匠戶三十萬,其無藝業者多,今已選定諸色工匠,餘十九萬九百餘戶,宜縱今為民。”從之。

庚午,荊湖、占城行省以兵進據烏馬境,地近安南,請益兵。命鄂州達嚕噶齊趙翥等奉璽書往諭安南。

河間任丘縣民李移住謀叛,事覺,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