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八 起屠維協洽正月,盡上章涒灘十二月,凡二年



壬寅,降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為集賢侍講學士。特們德爾欲因其不就,陰中之,孟拜命欣然。帝謂特們德爾子巴爾濟蘇曰:“爾輩謂孟不肯為是官,今何如?”由是讒不得行。

御史台請詔諭百司以肅台綱,帝曰:“卿等但守職盡言,善則朕當服行,否亦不汝罪也。”

甲辰,詔中外毋沮議特們德爾。

敕罷醫、卜、工匠任子,其藝精絕者擇用之。

丙午,有事於南郊;夏,四月,庚戌,有事於太廟,告即位也。

罷行中書省丞相。河南、湖廣、遼陽並降為平章政事,惟征東行省丞相高麗王不降。

乙卯,罷回回國子監。

戊午,祀社稷。

己未,紹慶路峒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祭遁甲神於香山。

命平章政事王毅等征理在京諸倉庫錢穀,虧耗者七十八萬石,及諸路歲貢幣帛稍紕謬者,俱責償所司。程督嚴刻,讟並作矣。

以太常禮儀院使拜珠為中書平章政事。

拜珠,安圖孫也,閎遠端亮,有祖風,襲宿衛長。延祐中,拜太常禮儀院使,每議大政,必問曰:“合典故否?”同官有異見者曰:“大朝止說典故耶?”拜珠微笑曰:“公試言之,國朝何事不合典故?”同官不能對。太常事簡,每退食,必延儒士,諮訪古今禮樂刑政,治亂得失,盡日不倦,嘗曰:“人之仕宦,隨所職司,事皆可習。至於學問有本,施於事業,此儒者之能事,宰相之資也。”帝在東宮,問宿衛之臣於左右,鹹稱拜珠賢,遣使召之,欲與語,拜珠謂使者曰:“嫌疑之際,君子所慎。我長天子宿衛,而與東宮私相往來,我固得罪,亦豈太子福耶!”竟不往。及即位,遂有是命。

壬戌,特們德爾請參決政務,禁諸臣毋隔越擅奏,從之。

乙丑,大行皇帝喪卒哭,作佛事七日。

丙寅,周王和實拉長子托歡特穆爾生。

戊辰,帝如上都。

初,太廟九室,合饗於一殿。及仁宗崩,無室可祔,乃權結彩殿於武宗室前,以奉神主。帝召禮官集議,太常禮儀院經歷曹元用言:“古者宗廟,有寢有室,宜以今室為寢,當更營大殿於前,為十五室。”帝嘉其議,授翰林待制。

戊寅,有獻七寶帶者,因近臣以進,帝曰:“朕登大位,不聞卿等進賢而為人進帶,是誘朕也。其還之。”

五月,己卯朔,禁僧馳驛,仍收元給璽書。

庚辰,殺上都留守賀勝。

勝與特們德爾居同巷,惡其奸惡,且帷薄不修,絕不通問,復與楊多爾濟發其贓罪。特們德爾恚甚,乃奏其便服迎詔為大不敬,棄市,籍其家。勝死之日,百姓爭持紙錢哭於屍旁甚哀。

己丑,中書左丞相阿克繖罷為嶺北行省平章政事。以拜珠為左丞相,鼐喇呼、達斯哈雅並為中書平章政事,濟爾哈朗為參知政事。

特們德爾恃其權寵,乘間肆毒,睚眥之私,無不報復。帝覺其所譖毀者皆先帝舊人,滋不悅其所為,乃以拜珠為左丞相,委以心腹,特們德爾漸見疏外矣。

辛卯,中書參知政事奇徹罷,為集賢學士。

遣使榷廣東番貨。

壬辰,和林民閻海,瘞殍死者三千餘人,旌其門。

乙未,上聖文欽孝皇帝尊謚,廟號仁宗,國語曰布延圖皇帝。

戊戌,有告嶺北平章政事阿克繖、中書平章政事赫嚕及御史大夫圖卜台、徽政使實勒們等與故約蘇穆爾妻伊埒薩巴謀廢立者,帝御穆清閣,召拜珠謀之。對曰:“此輩擅權亂政久矣,今猶不懲,陰結黨與,謀危社稷。宜速施天威,以正祖宗法度。”帝動容曰:“此朕志也!”命率衛士擒斬之,籍其家,餘黨皆伏誅。

先是近侍傳旨,以姓名赴中書銓注者六七百員,選曹為之壅滯,拜珠奏閣之,注授一依選格次第,吏無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寬恕之,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嘗諭左右曰:“汝輩慎之,苟陷國法,我雖典赦,拜珠不汝恕也。”

追封隴西公汪世顯為隴右王。

辛丑,以知樞密院事特穆爾托為中書平章政事。

壬寅,監察御史請罷僧、道、工、伶濫爵及建寺、豢獸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