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 起閼逢敦牂正月,盡旃蒙協洽十二月,凡二年



甲午,命旺嘉努攝太尉,持節授皇太子玉冊,錫以冕服九旒,祗謁太廟。

托克托既命移伊集納路,台臣猶以謫輕,疏列其兄弟之罪;辛丑,詔流托克托於雲南大理宣慰司鎮西路,流額森特穆爾於四川碉門,托克托長子哈喇章肅州安置,次子三寶努蘭州安置,家產簿錄入官。

是春,蘇州雨血。

官軍十萬攻和州,朱元璋以萬人距守,間出奇兵擊之,官軍數敗,多死者,乃解去,城中復乏糧。時太子圖沁及樞密副使弁珠瑪、民兵元帥陳埜先,各遣兵分屯新塘、高望、青山、雞籠山,道梗不通,元璋率兵擊走之。

濠州舊帥孫德崖亦乏糧,率所部就食和州。郭子興故與德崖有隙,聞之怒,自滁州來和。德崖聞子興至,即欲他往,其軍先發,德崖後。元璋送其軍出城,行二十里,忽城中走報,滁軍與德崖斗,德崖為子興所執。元璋大驚,亟呼耿炳文、吳楨,策騎欲還。德崖軍先發在道者忿恨,擁元璋行數里,遇德崖弟,欲加害,有張某者力止之。子興聞元璋被執,如失左右手,亟遣徐達往代,張復諭其眾歸元璋。於是子興亦釋德崖去,即而達亦脫歸。

子興勇悍善戰,而性悻直,不能容物,以德崖故,飲恨而終。子興既卒,眾推其長子天敘為元帥,而德崖以宿將欲代統其軍,天敘恐不能制,乃以書邀朱元璋為己助。

夏,四月,壬戌,中書省臣言:“江南因盜賊阻隔,所在闕官,宜遣人與各省及行台官以廣東、廣西、海北、海南三品以下通行遷調,五品以下先行照會之任,江浙行省三年一次遷調,福建等處闕官亦依前例。”從之。

癸酉,以中書左丞相定珠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哈瑪爾為左丞相,太子詹事僧格實哩為平章政事,舒蘇為御史大夫。於是國家大柄,盡歸於哈瑪爾兄弟矣。

懷遠人常遇春,剛毅多智勇,膂力絕人,年二十三,為群盜劉聚所得,遇春察其多抄掠,無遠圖,聞和州恩威日著,兵行有律,獨率十餘人歸附,請為先鋒。元璋曰:“爾飢,故來歸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奪之!”遇春頓首泣曰:“劉聚盜耳,無能為也。倘得效力賢者,雖死猶生。”元璋曰:“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後屬我,未晚也。”

是月,帝如上都。

詔翰林待制烏訥爾、集賢待制孫捴招安高郵張士誠,仍齎宣命、印信、牌面,與鎮南王博囉布哈及淮南行省廉訪司等官商議給付之。

御史台劾奏中書左丞呂思誠,罷之。

寧國敬亭、麻姑、華陽諸山崩。

五月,壬辰,復襄陽路。詔削台哈布哈官爵。

台哈布哈以軍乏糧之故,遂驕蹇不遵朝廷命令,軍士往往剽掠為民患。監察御史額特呼圖等劾其慢功虐民,乃削其官爵,仍俾率領和碩袞從征,命四川行省平章達實巴圖爾總領其軍。

庚戌,倪文俊自沔陽復破中興路,元帥多爾濟巴勒死之。

亳州遣人招和陽諸將,諸將惟張天祐往,尋自亳歸,齎杜遵道檄,授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右副元帥,朱元璋左副元帥。元璋初欲不受,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邪!”已而諸將議藉為聲援,遂從之,紀年稱龍鳳,然事皆不稟其節制。

時和州西南民寨,次第剷平,而城中乏糧,元璋與諸將謀渡江,無舟楫。有趙普勝、俞通海者,擁眾萬餘,船萬艘,據巢湖,結水寨,與廬州左君弼有隙,懼為所襲,是月,遣俞通海間道來附,乞發兵為導。元璋謂徐達等曰:“方謀渡江,而巢湖水軍來附,吾事濟矣!”遂親往,與普勝等會,就觀水道,以舟出和陽。而桐城閘、馬腸河等隘口,皆為中丞曼濟哈雅水寨所扼,惟一小港可達,然淺涸不可通大艦。已而大雨兼旬,川谷流溢,素非行舟處,皆水深丈餘,元璋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漲發巢湖,舟魚貫而進,至黃墩,趙普勝以所部叛去,餘舟悉至和陽,乃降。舟之未至,遣人誘曼濟哈雅軍來互市,遂執之,得十九人,皆善操舟者,令其教諸軍習水戰,命廖永安、張得勝、俞通海等將之,攻曼濟哈雅峪溪口。敵舟高大,不利進退,永安等操舟如飛,左右奮擊,大敗其眾。遂與諸將定渡江之計,諸將鹹欲直趨金陵,元璋曰:“取金陵必自採石始。採石南北喉襟,得採石,然後金陵可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