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七 起玄黓敦牂四月,盡十二月,凡九月



公輔聞仲遇敵,乃引兵次原州城為策應,遇金人,與戰,至午,各退保於故壘。時吳璘方遺仲書,問原州敵勢,且曰:“喀齊喀貝勒次鳳翔,堅守不出。勢不與處,雖原州圍未解,可且赴德順。”書未至而仲已敗。

金立楚王允迪為皇太子。

乙巳,詔:“禮部奏名進士,依祖宗故事,更不臨軒策試。”

戊申,太傅、寧遠軍節度使、御營宿衛使、和義郡王楊存中,為醴泉觀使。

辛亥,鎮江都統制張子蓋,與金人遇於石湫堰,敗之。

先是金以數萬眾圍海州,詔子蓋率兵往援,仍聽張浚節制。浚受命,即為書抵子蓋,勉以功名,令出騎乘敵弊。子蓋至京口,整軍渡江,亟趣漣水,擇便道以進。前一日,至石湫堰,金萬騎陳於河東。子蓋曰:“彼眾我寡,利在速戰,不可令敵知我虛實。”於是率精銳數千騎,馳馬先入。復州防禦使王友直以所部力戰,御營宿衛前軍統制張玘為流矢中其腦,沒於陳,士卒死斗。金兵遂大敗,擁於河,溺死幾半,餘騎遁去。

壬子,奉安顯仁皇后神御於景靈宮。

癸丑,吳璘聞姚仲之敗,乃逮系左軍第四正將張傅鞫之,始得其實,遂追仲赴軍前議事。翌日,又令統制官姚公輔、趙銓守原州,聽候中軍統制吳挺節制,不得自為摘發,若擅離所守地,稍失支吾,並斬。

乙卯,忠州團練使、知順昌軍孟昭,率部曲來歸,居固始縣。以昭為光州兵馬鈐轄,其徒皆授田居之。

丁卯,天申節,罷上壽。

海州圍解。

戊午,飲宗小祥,上詣几筵殿行禮。

癸亥,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張浚言:“軍籍日益凋寡,補集將士,必資西北之人,能戰忍苦,方為可仗。訪得東北今歲蝗蟲大作,米價涌貴,中原之人,極艱於食。乞朝廷多撥米斛或錢物,付臣措置招徠,人心既歸,北勢自屈。”詔以米萬石予之。

浚以為淮楚之人,自古可用,乘其困擾之後,當收以為兵,乃奏曰:“兩淮之人,素稱強力,而淮北義兵,尤為忠勁,困於敵人,荼毒已甚,仇敵欲報之心,未嘗一日忘也。特部分未嚴,器械不備,雖有赤心,不能成事。誠恐一旦姦夫鼓率,千百為群,別致生事,可因其嫉憤無聊之心而招集之。宜置御前萬弩營,募民壯年十八已上、四十五已下、堪充弩手之人,並不刺臂面,以御前效用為名,各給文帖,書鄉貫、居住之處及顏貌、年甲、姓名,令五人結一保,兩保為一甲,十甲為一隊,遞相保委,有功同賞,有罪同罰,於建康府置營寨安泊。”詔可之。

浚即下令曰:“兩淮比年累被荼毒,父子、兄弟、夫婦,殺傷擄掠,不能相保,今議為必守之計。復恥雪怨,人心所同,有願充者,宜相率應募。至於淮北久被塗炭,素懷忠義,欲報國恩,亦當來歸,共建勳業。”於是兩淮之人,欣然願就,率皆強勇可用,浚親訓撫之。又奏差陳敏為統制。敏起微賤,聲跡未振,浚擢於困廢中,敏感激盡力圖報。未幾,成軍。方召募之初,浮言鼓動,欲敗成績,數月間,來應者不絕,眾論始定。

浚謂:“敵長於騎,我長於步,制騎莫如弩,衛弩莫如車。”乃令專制弩治車。又謂:“三國以後,自北來南,未有不由清河、渦口兩道以舟運糧。蓋淮北廣衍,糧舟不出於淮,則懼清野無所得,有坐困之勢,於是東屯盱眙、楚、泗以扼渦、潁,大兵進臨,聲勢連線,人心畢歸,精兵可集。”即奏言之。又多募福建海船,由海窺東萊,由清、泗窺淮揚。詔下福建選募。

甲子,詔曰:“朕以不德,躬履艱難,荷天地祖宗垂裕之休,獲安大位,三十有六年,憂勤萬幾,宵旰靡怠。屬時多故,未能雍容釋負,退養康寧。今邊鄙粗寧,可遂如意。皇子瑋,毓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幾焉。可立為皇太子,仍改名沖,所司擇日備禮冊命。其宮室、官屬、儀物、制度等,速討論典故以聞。”

慶遠軍節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閔為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寧國軍節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建康府駐答刂御前諸軍都統制、淮南西路制置使、京畿、河北西路、淮北壽、亳州招討使李顯忠為太尉、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