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七 起玄黓敦牂四月,盡十二月,凡九月



詔:“蜀去行都萬里,人才豫當儲蓄,以備緩急。欲舉一忠愨明敏之士,周知蜀利害者為都轉運使,可令集侍從、台諫各舉所知,以俟採擇。”

金完顏思敬以所部兵入奚地,會布薩忠義之軍追討斡罕,賊黨多降,餘多疾疫而死,無復鬥志。斡罕自度勢窮,謀自羊城道四京奔夏國。金兵追之益急,其眾復多亡去,度不得西,乃北走沙陀。庚子,賊黨執斡罕以降,並獲其母、妻,逆黨悉平。甲辰,金太子率百官上表賀。乙巳,金以斡罕平詔中外。辛亥,斡罕磔於市,其黨瓜里紥巴南走,左宣徽使宗亨追之,不及,瓜里紥巴遂來降。

甲寅,詔胡銓、王十朋並赴行在。

冬,十月丙寅,詔:“侍從、兩省、台諫、卿、監,各舉可任監司、郡守之人,分為二等,一見今可用,一將來可用,限一月聞奏。如所舉,增秩、賜金,舉主同之;不如所舉,罰亦同之。及見任監司、郡守才與不才,亦限一月內逐一具姓名臧否品目來上。”

右正言周操言:“國家內設百官,必資久任以責成效。今則不然,自丞、簿不數月望為郡,自郎不數月望為卿、監,利於速化。人則幸矣,職業不修,國家何賴!若乃監司、郡守之數易,則其害又有大於此者。監司一易則擾一路,郡守一易則擾一州。望面諭大臣,自今內外除授之際,確意精選,務在久任。”詔令三省遵守。

丁卯,金以左副元帥完顏固云為平章政事。

戊辰,金平章政事、右副元帥布薩忠義等至自軍。丙戌,以忠義為右丞相,改封沂國公,以左監軍圖克坦志寧為左副元帥。

戊子,金葬睿宗皇帝於景陵,大赦。

己丑,金命赫舍哩志寧經略南邊。

十一月,癸巳朔,金命布薩忠義南伐。

甲寅,殿中侍御史張震等言:“乾德四年詔,自今內臣年及三十以上,兼見在朝廷系職,方許養一子;皇祐五年詔,內侍以一百八十人為額;嘉祐中,韓絳奏內臣員多,請住養子;至治平以後,始復許奏薦。而熙寧中,神宗諭宰臣曰:‘方今宦者數已多,而隸前省官又入內侍。絕人之世,仁政所不取。且獨不可用三班使臣代其職事乎?’吳充對曰:‘此盛德事,臣等敢不奉行!’自來條例,又須限以年甲,試以詩書,籍定姓名,遇闕不填。宜立為定製。”詔:“令內侍省開具見在人數聞奏,今年會慶節權免進子。”

乙卯,臣僚言:“祖宗時,贓罪削籍配流者,雖會赦不許放還敘用。近睹登極赦,命官除名追官資及勒停並永不收敘人,並與敘元官,甚失祖宗痛繩贓吏之意。請自今,官吏嘗經勘斷犯入已贓,並不許收敘;如有已放行收敘者,即為改正。”從之。

十二月,戊辰,詔:“今日早朝,集侍從、台諫赴都堂,條具方今時務,仍聽詔旨。”詔曰:“朕覽張燾所奏,犁然有契於衷,已令侍從、台諫集於都堂。今賜卿筆札,宜取當今弊事,悉意以聞。退,各於聽治之所,盡率其屬,諭以朕旨,使極言之,毋得隱諱,朕將有考焉。”

初,張燾以故老召除知樞密院事,帝問為治之要,燾因言:“太上皇帝紹興初,嘗舉行祖宗故事,詔百官赴都堂,令條具當今弊政與夫救正之宜,請檢舉地之。”故有是詔。

庚辰,臣僚言:“國朝檢校官一十九員,上者曰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而除授則自司徒遷太保,各以序進。陛下方講修聖政,宜下有司討論,立為定式。”給事中黃祖舜等言:“看詳臣僚所陳六事:其一曰,六等檢校官,舊制也,今則皆無有。而自節度徑除太尉,歷開府儀同三司以至少保。其二曰,節度以移鎮為恩寵,舊制也;今則一定而不易。其三曰,承宣分大、中、小鎮,觀察分大、小州,舊制也,今則皆徑作一官矣。其四曰,橫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為十三等,以待年勞及泛恩者,非有功效顯著,不帶遙郡,舊制也,今則自右武大夫當遷官者,率以遙郡改轉,才五遷即至遙郡承宣,一落階遂為正任承宣使。其五曰,武功大夫實歷十年,用七舉主始轉行,舊制也,今或自小使臣為宣贊舍人,才遷一官,徑至右武郎。其六曰,總管、鈐轄、都監分六等差遣,非正任觀察使及管軍,不以為總管,舊制也,今降此而得之者,紛紛皆是。逐項所陳,委皆允當,乞與施行。自降指揮日為始。”詔並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