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九 起強圉大淵獻四月,盡著雍困敦三月,凡一年



竦在樞府,又讒介說契丹弗從,更為弼往登、萊結金坑兇惡數萬人慾作亂,請發棺驗視,侍御史知雜事韓城張昪及御史何郯嘗極論其事。郯奏:“此事造端,全是夏竦,意本不在石介。緣范仲淹、富弼在兩府日,竦嘗有樞密使之命,以群議不從,即行罷退。竦疑仲淹等排擯,以介曾被仲淹等薦引,故欲深致介惡以污忠義之臣。皆由疇昔之憾未嘗獲逞,昨以方居要位,乃假朝廷之勢有所報耳。其石介存歿,乞更不根問,庶存大體。”帝不聽,復詔監司體量。

中使持詔至奉符,提點刑獄呂居簡曰:“今破冢發棺,而介實死,則將奈何?且喪葬非一家所能辦,必有親族門生及棺斂之人,苟召問無異,即令具軍令狀保之,亦可應詔矣。”中使曰:“善!”及還奏,帝意果釋。介妻子初羈管它州,事既辨明,乃得還。

秋,七月,辛巳,詔兩制及太常禮院議增真宗謚。

壬午,以戶部副使張堯佐為河東都轉運使。

辛卯,遼主如慶州。

辛丑,禁貢餘物饋近臣。

八月,丁未,賜汝州龍興縣處士孔麟端誆。麟叮孔子四十六代孫,性孤潔,喜讀書。有田數百畝,賦稅常為鄉里先;遇歲飢,分所餘周不足者,未嘗計有無。聞人之善,若出於己。動止必依禮法,環所居百里人皆愛慕,見麟隊諑罰輒斂衽以避。葬其父,廬墓三年,臥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間生紫芝數十本。州以行義聞,故有是賜,又詔給復其家。

丙辰,加真宗謚曰膺符稽古成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從張方平等議也。

戊午,改文明殿學士為紫宸殿學士。文明殿,禁中已無之,學士自程羽、李昉後亦不以除授,而“文明”二字又同真宗謚。用宋庠議也。

初置天章閣直學士,位在龍圖閣直學士之下。

乙丑,析河北為四路,各置都部署。

九月,甲戌,降知渭州張亢知磁州。時三司給郊賞,州庫物良而估賤,三司所給物下而估高,亢命均其直以便軍人。轉運使奏亢擅減三司所估,樞密使夏竦挾故怨,因黜亢。御史宋禧繼言亢嘗以庫銀市易,復降知壽州。

自七月至於是月,遼主日射獵於楚不溝、霞列、系輪、石塔諸山。

冬,十月,壬寅朔,以集賢殿修撰范陽張揆為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學士。揆著《太玄集解》,召見延和殿,令揲蓍,得《斷首》,且言:“《斷首》,準《易》之《夬》卦,蓋陽剛以決陰柔,君子進而小人退之象也。”帝悅,故有是命。

辛亥,遼主如中京。

太子太傅致仕李迪既歸濮州,其子東之為侍御史知雜事,奉迪來京師。帝數遣使勞問,欲召見,以羸疾辭。壬子,迪卒,贈司空、侍中,諡文定。帝篆其基碑曰“遺直之碑”,又改迪所葬鄄城之鄧侯鄉曰遺直鄉。

丙辰,遼定公主行婦禮於舅姑。

乙丑,河陽、許州地震。

庚午,鐵驪仙門朝於遼,遼主以其始入貢,加其使為右監門衛大將軍。

十一月,戊寅,遼主祀木葉山。己丑,如中京,朝太后。

壬辰,遼禁漏泄宮中事。

丙申,朝享景靈宮。丁酉,享太廟、奉慈廟。戊戌,冬至,祀天地於圓丘。大赦。

是日,貝州宣毅卒王則據城反。則本涿州人,歲飢,流至貝州,自賣為人牧羊,後隸宣毅軍為小校。貝、冀俗妖幻,相與習《五龍滴淚》等經及圖讖諸書,言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初,則去涿,母與之訣別,刺福字於背以為記,妖人因妄傳福字隱起,爭信事之。而州吏張巒、卜吉主其謀,黨連德、齊諸州,約以明年正旦斷澶州浮梁,亂河北。會其黨潘方淨,懷刃以書謁北京留守賈昌朝,事覺被執,不待期亟叛。

時知州張得一,方與官屬謁天慶觀,則率其徒劫庫兵,得一走保驍捷營。賊焚門,執得一,囚之。兵馬都監田斌以從卒巷斗,不勝而出。城扉闔,提點刑獄田京、任黃裳持印棄其家縋城出,保南關。賊從通判束鹿董元亨取軍資庫鑰,元亨拒之,殺元亨。又出獄囚,囚有憾司理參軍王獎者,遂殺獎。既而節度判官李浩、清河令齊開、主簿王湙皆被害。則僣號東平郡王,以張巒為宰相,卜吉為樞密使,建國曰安陽。榜所居門曰中京,居室廄庫,皆立名號。改年曰得聖,以十二月為正月。百姓年十二以上,七十以下,皆涅其面曰“義軍破趙得勝”。旗幟號令,率以佛為稱。城以一樓為一州,書州名,補其徒為知州,每面置一總管。然縋城下者日眾,於是令守者五伍為保,一人縋,徐悉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