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六 起昭陽大淵獻正月,盡柔兆攝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殿前副指揮使楊崇勛,嘗詣中書白事,屬微雨新霽,崇勛穿泥靴登階,王曾頷之,不以常禮延坐。崇勛退,劾奏其失,送宣徽院問狀。翼日,曾入對,請傳詔釋罪,太后問其故,曰:“崇勛武夫,不知朝廷之儀。舉劾者,柄臣所以振紀綱;寬釋者,人君所以示恩德。如此,則仁愛歸於上而威令肅於下矣。”

癸亥,徙崖州司戶參軍丁謂雷州司戶參軍。

謂以家寓洛陽,常為書自責,敘國厚恩,戒家人毋輒怨望,遣人致於西京留守劉煜,祈付其家,戒使伺煜會眾寮時達之。煜得書,不敢私,即以聞;帝見之感惻,故有是命。宰相言:“謂,天下不容其罪而竄之,今不緣赦宥,未可內徙。”帝曰:“謂斥海上已數年,欲令生還嶺表耳。”

乙丑,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張旻依前充樞密使。太后微時,嘗寓旻家,旻事之甚謹,後深德之,故復掌樞府。尋改名耆。

是歲,燕民以年穀豐熟,遼主車駕臨幸,爭以土物來獻。遼主禮高年,惠鰥寡,賜酺飲。至夕,六街燈火如晝,士庶嬉遊,遼主亦微行觀之。

丁丑,遼禁工匠不得銷毀金銀器。

天聖四年遼太平六年

春,正月,癸未,遼使蕭迪里等入見。遼又遣人持酒果與迪里等。帝問宰相王曾曰:“送酒果者三十餘人,已至莫州,聽其來否?”曾曰:“宜止其來,而以舟兵代之,轉酒果付迪里可也。”帝曰:“善!”

知益州薛田言:“兩川犯罪人配隸它州,雖老疾得釋者,悉留不遣;自今請無拘停。”帝曰:“遠民無知犯法,而終身不得還鄉里,豈朕意乎!察其情有可矜者,聽遣還。”

庚辰,遼主如鴛鴦濼。

二月,己酉,遼以同知樞密院黃翩為兵馬都部署,引軍城混同江、疏木河之間。黃龍府請建堡障三,烽台十,遼主命俟農隙築之。

東京留守耶律巴格奏黃翩領兵入女真界徇地,俘獲不可勝計,得降者二百七十戶。遼主獎諭之。

庚戌,玉清昭應宮使王曾請下三館校《道藏》,從之。帝因曰:“道書多言飛鍊金石,豈若老氏五千言之約哉!”

壬戌,遣官祀九宮貴神。帝謂輔臣曰:“祀日適與真宗大忌同,其施樂邪?”王曾曰:“但設而不作耳。”又問古今樂之異同。曾曰:“古樂用於天地、宗廟、社稷、山川、鬼神,而聽者莫不和悅。今樂則不然,徒娛人耳目而盪人心志,自昔人君流連荒亡者,莫不由此。”帝曰:“朕於聲技未嘗留意,內外宴遊,皆勉強爾。”

己巳,遼以南京水,遣使賑之。

庚午,命:“党項別部塌西,設契丹節度使治之。”

三月,庚寅,遼以大同軍節度使張儉入為南院樞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遼主方眷倚儉,參知政事吳淑達與儉不相能,遼主怒,出叔達為康州刺史。

御史台自薛奎後,中丞闕人不補,侍御史知雜事韓億獨掌台務者逾年。壬午,始命權知開封府汝陰王臻權御史中丞。臻建言:“三司、開封府諸曹參軍及赤縣丞、尉,率用貴遊子弟,驕惰不任事,請易以孤寒登第、更仕宦書考無過者為之。”又言:“京百司吏人入官,請如《長定格》,歸司三年。”並從之。

是月,準布侵遼,西北路招討使蕭惠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