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五 起強圉赤奮若正月,盡著雍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初,章惇、蔡卞恐元祐舊臣一旦復起,日夜與邢恕謀所以排陷之者。既再追貶呂公著、司馬光,又責呂大防、劉摯、梁燾、范祖禹、劉安世等過嶺,意猶未慊,仍用黃履疏高士英狀,追貶王珪,皆誣以圖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皇后,帝頗惑之。最後起同文獄,將悉誅元祐大臣;內結宦者郝隨為助,專媒櫱垂簾時事。建言欲追廢宣仁,自皇太后、太妃皆力爭之,帝感悟,焚其奏。隨覘知之。密語惇、卞。明日,惇、卞再有言,帝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廟乎!”惇、卞乃已。

張士良者,前竄雷州,惇、卞逮赴詔獄,欲使證宣仁廢立。及士良至,以舊御藥告,並列鼎鑊刀鋸置前,謂之曰:“言有即還舊官,言無則死。”士良仰天哭曰;“太皇太后不可誣,天地神祇何可欺也!乞就戮。”京、惇無如之何,但以陳衍罪狀塞詔。宣仁廢立之議,由是得息。

乙丑,詔蔡京等辨驗段義所獻玉印,京目為秦璽,遂名曰“天授傳國受命寶。”

戊辰,吏部郎中方澤等坐私謁後族宴聚,罰金補外。

庚午,遼主如春州。

帝幸申王府。辛未,幸端王府。甲戌,進封鹹寧郡王俁為莘王,普寧郡王似為簡王,祁國公偲為永寧郡王。

丙子,築熙河通會關。

夏,四月,庚辰,安定郡王世開卒。

甲申,幸睿成宮及莘王、簡王府。

丙戌,章惇等進《神宗帝紀》。

詔:“梁燾不許歸葬,家屬令昭州居住。”

壬辰,同知樞密院事林希罷知亳州,御史中丞邢恕罷知汝州。希既叛章惇,至是恕論希罪,惇因並去之。

丙申,建顯謨閣,藏《神宗御集》。

丁酉,詔權禮部尚書蹇序辰兼侍讀。

庚子,幸睿成宮。

辛丑,遼主以雨罷獵。

壬寅,學士院上《寶璽靈光翔鶴樂章》。

癸卯,詔學官增習兩經。

五月,戊申朔,御大慶殿,受“天授傳國受命寶”,行朝會禮。

己酉,班德音於天下,減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蔡京治同文獄畢,言劉摯等有司馬昭之心,為同時之人所發,乞正典刑以及其子孫。三省進呈。辛亥,詔:“劉摯、梁燾,據文及甫等所供語言,偶逐人皆亡,不及考驗,明正典刑。摯、燾諸子並勒停,永不收敘,仍各令於元指定處居住。”

以給事中徐鐸為吏部侍郎。

癸丑,以受寶恭謝景靈宮。

庚申,詔獻寶人段義為右班殿直,賜絹二百匹。

癸酉,遼烏爾古德勒部統軍使諾延奏北邊之捷。諾延為統軍,邊境以寧。其後部民乞留,遼主許再任。

甲戌,遼主駐薩里納。

六月,戊寅朔,詔改元。

夏遣使求援於遼。

丙戌,遣官分詣鄜延、涇原、河東、熙河按驗所築城砦。

丁亥,遼以遼興軍節度使尼哩為特里袞,以前知特里袞事耶律廓沙為南京統軍使。

甲午,翰林學士承旨蔡京等上《常平、免役敕令格式》。

遼以參知政事牛溫舒攝中京留守;既而部民詣闕請真授,從之。

壬寅,詔蹇序辰、安惇看詳元祐訴理所陳述語言於先朝不順者職位姓名,別具以聞。序辰初有是請,帝亦厭之。蔡卞勸章惇力使必行,故有是詔。自後緣訴理被禍者凡七八百人,序辰及惇實啟之。

秋,七月,庚午,詔:“范祖禹移化州安置,劉安世梅州安置,王岩叟、朱光庭諸子並勒停,永不收敘。”

遼主如黑嶺。

壬申,京師地震。

時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題試舉人者,右正言晉陵鄒浩言:“《三經義》者,所以訓經,而其書非經也。以經造士,而以非經之題試之,甚非先帝專任經術之義。”乃止。

八月,丙子朔,熙河蘭岷路復為熙河蘭會路。□□□□□□□□□□。

丁亥,詔:“侍從中書舍人以上各舉所知二人,權侍郎以上舉一人,仍指言所堪職任。”

九月,丁未,以霖雨罷秋宴。

己酉,吏部尚書葉祖洽言:“王珪罪惡,比劉摯等最為暴著,今罪罰輕重不侔,何以慰天下公議!”詔:“珪諸子並勒停,永不收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