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 起著雍困敦四月,盡屠維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癸亥,鑄“皇祐元寶”錢。

二月,丁卯,彗出虛,晨見東方,西南指,歷紫微至婁,凡一百一十四日而沒。詔:“自今月五日不御正殿,其尚食所供常膳,亦宜減省,中外臣僚,極言當世切務。”

以前刑部員外郎張友直為史館修撰,用其父士遜遺奏也。御史何郯言:“史館修撰,故事皆試知制誥;友直素元學術,不當得。”乃改集英殿修撰。

戊辱,以河北疫,遣使頒藥。

己已,以龍圖閣直學士崇安劉夔為樞密直學士、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

時民流京東,盜賊多起,帝將益兵為備,問誰可守鄆者,宰相以夔對,遂擢用之。夔至鄆,發廩賑饑民,賴全活者甚眾,盜賊衰止,賜書褒諭。

辛未,以知青州、資政殿學士富弼為禮部侍郎。

初,河北大水,流民入京東者不可勝數。弼擇所部豐稔者五州,勸民出粟,得十五萬斛,益以官廩,隨所在貯之。擇公私廬舍十餘萬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闕寄居者,皆給其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瘠病者廩之。山林陂澤之利,有可取以為生者,聽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書其勞,約為奏請,使它日得以次受賞於朝;率五日遣入以酒肉飯糗勞之,人人為盡力。流民死者,為大家葬之,謂之叢冢,自為文祭之。及流民將復其業,又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餘萬人,募而為兵者又萬餘人。帝聞之,遣使慰勞,就遷其秩。弼曰:“救災,守臣職也。”辭不受。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煮粥食之,饑民聚為疾疫及相蹈籍死,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而實殺之。弼所立法,簡便周至,天下傳以為式。

詔發京師禁軍十指揮赴京東西路駐泊,以備盜賊,京東西路鈐轄併兼本路安撫都監。京東安撫使富弼,言本路遽增屯禁軍,慮搖人心,欲量增一兩指揮。詔:“兵已就道,俟將來歲豐,令還京師。”

宣徽北院使、武昌節度使、判延州程琳請代,己卯,加同平章事,再判延州。

琳嘗獲戎奠,不殺,戒遣之,夏人亦相告毋捕漢民。久之,詐以五百戶驅牛羊叩邊請降,言遼兵至衙斗矣,國中亂,願自歸。琳曰:“遼至彼帳下,當舉國取之,豈容有來降者?吾聞夏人方捕叛者,此其是邪?不然,誘我也。”拒不受。已而賊果將騎三萬臨境上,以捕降者為辭。琳行諜知之,閉壁倒旗,戒諸將勿動。賊以為有備,遂引去。

遼耶律義先之討富努里也,多所招降,乙酉,俘其猷長托德勒以歸。遼主手詔褒獎,以功封武昌郡王,改南京統軍使。鏇請統軍司錢營息以贍貧民,未及期而軍器完整,民得休息。

自遼人以伐夏來告,邊候稍警,帝御便殿,訪近臣以備御之策。權三司使葉清臣對曰:“陛下臨馭天下二十八年,未嘗一日自暇逸,而西北二邊,頻歲為患,豈非將相太臣不得其人,不能為陛下張威德以致此乎?慶曆初。劉六符來,執政不能折衝樽俎,只煩一介之使,坐致二十萬物。匱膏血以奉外敵,此有識之士所為長太息也。今詔問北使詣闕,以西戎為名,即有邀求,何以答之。臣聞誓書所載,彼此無求,況元昊叛邊,累年致討,遼人豈有毫髮之助!今彼國出師,輒求我助,乾盟違約,不亦甚乎!若使辯捷之人判其曲直,我直彼曲,豈不憚服!苟肆侵凌,方河朔災傷之餘,野無廬舍,我堅壁自守,縱令深入,其能久居?即無所因糧,則亟當遁去。然後選擇驍勇,遏絕歸師,設伏出奇,邀擊首尾,若不就禽,亦且大敗矣。”

淯井蠻寇邊。

三月,庚子,御延和殿,召輔臣觀新造渾儀木樣,時命日官舒易簡、於淵、周琮等參用梁令瓚、李淳風舊制改鑄渾儀也。

辛丑,命戶部副使包拯往河北提舉計置糧草。

乙巳,高昌國貢於遼。

先是燕趙國王洪基有疾,遼主親詣其帳視之。壬子,以洪基疾愈,赦雜犯死罪以下。

癸丑,賜進士江夏馮京等一百七十四人及第、一百六十人出身、二百九人同出身於崇政殿。甲寅,賜諸科及第並出身五百五十人於觀文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