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八 起屠維作噩正月,盡上章閹茂四月,凡一年有奇



庚戌,帝御崇政殿親試進士、諸科,賜進士梁固等及第、出身有差。固,顥之子也,初以顥遺蔭賜進士出身。服除,詣登聞,讓前命,願赴鄉舉,許之。

昭應宮初相地,止盡內殿直班院。丁謂等復請增衍之,多黑土疏惡;乃於東京城北取良土易之,自三尺至一丈有六等,日役工數萬。上以道里稍遠,憫其負擔之勞,壬戌,詔三司以空船給昭應宮運土,仍浚治渠道。

秋,七月,甲寅朔,遼境霖雨,潢河諸水皆溢,漂沒民舍。

丁巳,置糾察在京刑獄司,以知制誥周起、侍御史趙湘領之。

三司請出內藏綾萬匹以助經費,從之。

復以萬安宮為滋福殿。

先是有詔減鄜延路駐泊兵九指揮歸營。乙丑,鈴轄李繼昌等言邊防備豫,望許如舊,帝以西邊安靜,冀省轉輸之勞,不許。

辛未,以昭應宮為玉清昭應宮。

戊寅,詔封玄聖文宣王廟配享先儒魯史左丘明等十九人爵為伯,贈蘭亭侯王肅司空,當陽侯杜預司徒,命近臣各撰贊。

庚辰,侍御史趙湘、判三司都催欠司彭惟節等,條上封禪赦前天下逋負總千二百六十萬七千,悉除之。

八月,帝欲擇官知審刑院,謂宰臣曰:“當須詳悉法令之人。”王旦曰:“今司法有人,知院者但能曉達事理,詳究物情,不必熟法令者。”帝然之。

秘書丞董溫其上言:“漢以霍山為南嶽。望令壽州長吏春秋致祭。”詔禮官與崇文院檢討詳定。上奏言:“奉祀已久,難以改制。其霍山如有祈請及別敕致祭,即委州縣奉行。”從之。

後宮杜氏,昭憲皇后侄女也。帝禁銷金甚嚴,還自東封,杜氏乃服以迎車駕,帝見之,怒,遂令出家洞真宮為道士。由是天下無敢犯禁者。

知雜御史趙湘言:“臣聞朝延之儀,進止有度。伏見常參文武官每日趨朝,並早赴待漏院,侯開內門齊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後時乃入。望許令知班驅使官二人常在正衙門視之,有入晚者,具名申奏。又,風雨寒署稍甚,即多稱疾請假。望委御史台酌度聞奏,遣官診視,如顯有誑妄,即具彈劾。”從之。

九月,壬子朔,入內供奉官王承勛言:“準詔,於洺州塞漳河水口,本州差權推官祖百世監督兵夫,頗見勤勉,望即授正任。”帝曰:“州縣官除幕職,皆自特恩,內臣豈當論請!”即令吏部銓擬官代之。

先是命供備庫使謝德權決金水河為渠,自天波門並皇城至乾元門,歷天街,東轉繚太廟,皆甃以礲甓,樹之芳木,車馬所度,又累石為梁。間作方井,宮寺民舍皆得汲用。復東引,由城下水竇入於濠。京師便之。丁卯,德權奏功畢,詔宗正告廟室,賜役卒緡錢。

司天言:“太陰當食之既,巽日,皇帝本命,請禱祀之。”帝曰:“經躔已定,何可祈也!”不許。既而侯之不虧,宰臣表賀。

壬申,邵州防禦使廣平公德彝,言女適殿直郭中和,家族頗眾,欲別置一第。帝曰:“中和有父母,從其請,則婦事舅姑之禮闕矣。”不許。

乙亥,無為軍言大風拔木,壞城門營壘民舍,厭溺千餘人。詔內臣恤視,蠲來年租,收瘞死者,家賜米一斛。

先是帝謂王旦等曰:“朕在東京講《尚書》凡七遍,《論語》、《孝經》亦皆數四。今宗室諸王所習,惟在經籍,昨奏講《尚書》第五卷,此甚可喜。”於是召寧王元偓等赴龍圖閣觀書目,帝諭之曰:“宮中嘗聽書習射,最勝它事。”元偓曰:“臣請侍講張穎說《尚書》,閒日不廢弓矢,因陳典謨之義。”帝喜,乃詔每講日賜食,命入內副都知張繼能主其事。尚慮元偓等輕待專經之士,又加訓督焉。

是秋,京西、河東、陝西、江淮、荊湖路、鎮、定、益、梓、邛、密等州言豐稔,京師粟斗錢三十。

冬,十月,癸未,雄州奏遼改築新城。帝謂輔臣曰:“景德誓書有無創修城池之約,今此何也?”陳堯叟曰:“彼先違誓修城,亦此之利也。”帝曰:“豈若遺利而敦信乎?宜令邊臣詰其違約,止之。”

濠州民齊睿,坐惡逆逃亡,會東封首露,州用赦原之。知定遠縣王仲微言:“通判、度支員外郎趙況,受睿錢三百千,不以上聞,請重置其罪。”詔特斬睿,論況枉法,除名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