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八 起屠維作噩正月,盡上章閹茂四月,凡一年有奇



是歲,遼始御前引試進士,放劉三宜等三人。

大中祥符三年遼統和二十八年

春,正月,种放歸終南山。帝謂宰相言:“放隱居力學,嘗言古今殊時,不當背時效古,此最近於理。”乃詔放赴闕。放表乞賜告,帝許之,又作歌以賜,並齎衣服、器幣,令京兆府每季遣幕職就山存問。放為弟汶求官,即授秘書省正字。

知天雄軍寇準言:“振武勇士接送遼使過境,臣已各給裝錢。”帝謂輔臣曰:“寇準好收入情以求虛譽,卿等今見之矣。”乃詔諭準,不當擅有給賜,命備錢償官。

二月,遼主如長濼。

乙酉,丁謂請承天節禁屠宰刑罰,從之。

癸巳,昇州民以知州張詠秩滿,願借留;即授工部尚書,令再任,仍賜詔獎焉。

交州黎至忠苛虐,國人不附,大校李公蘊為至忠親任,乃逐至忠出城而殺之。其二弟明提、明昶爭立,公蘊又殺之,自稱留後,遣使奉貢。帝曰:“黎桓不義而得之,公蘊又效尤焉,甚可惡也。然蠻俗何足責戰!其用桓故事,授以官爵。”

右僕射、判都省張齊賢,言玉清昭應宮繢畫符瑞,有損謙德及違奉天之意,又屢請罷土木之役,不聽。辛丑,齊賢出判孟州。

閏月,甲寅,冬官正韓顯符造銅候儀成,並上所著經十卷,其制則本唐李淳風及一行之遺法雲。

己未,河北轉運使李士衡言:“本路諸軍歲給帛七十萬。當春時民多匱乏,常假貸於豪右,方納租稅,又償逋欠,以故工機之利愈薄。請官預給帛錢,俾及期輸送;民既獲利,官亦足用。”詔從之,仍令優與其直。後遂推其法於天下。

甲戌,增葺射堂為繼照堂,設帟張樂,許士民游觀三日。

三月,壬辰,以權靜海軍留後李公蘊為靜海軍節度,封交趾郡王,賜衣帶、器幣。

丁酉,帝謂王旦等曰:“自北鄙修好,疆埸不聳,朕居安慮危,罔敢暇逸,嘗著文自警,置之座右。”乃出《貴廩》、《食珍》、《田夫吟》、《念農歌》、《自戒箴》以示旦等。

癸卯,遼上太后謚為聖神宣憲皇后。

帝作《念邊詩》,賜近臣和。

帝謂輔臣曰:“將帥才難。今雖天下無事,然兵不可去,戰不可忘,古之道也。”馬知節曰:“將帥之才,非可坐而知之,顧臨事機變如何耳。鹹平中,將帥才略無聞,措置未便,不能禦寇,蓋以未得其人故也。”帝曰:“知節久任邊防,何策為善?”知節曰:“邊防之地,橫亘雖長,然據要以扼其來路,惟順安軍至西山不過二百里。若列陣於此,多設應兵,使其久莫能進,眾將疲弊,時以奇兵輕騎逼而擾之,如敢來犯,即命將深入力戰,彼必顛覆不暇。今諸將喜用騎兵,以多為勝;且騎兵之多者布滿川谷,而用之有限,苟牆進而前,小有不利,則莫之能止,非所謂節制之師也。臣嘗謂善用騎兵者不以多為貴,但能設伏,觀寇兵之多少,度地形之險易,寇少而逼而擊之,眾則聚而攻之,常依城邑以為鏇師之所,無不捷矣。”

時遼人已盟,大臣方言符瑞,知節每不然之,嘗言天下雖安,不可忘戰,因自陳:“年齒未暮,五七年間尚可驅策,如邊方有警,願預其行,但得副部署名目及良馬數匹、輕甲一聯足矣。”帝以為然,乃命制鋼鐵鎖子甲賜之。

夏,四月,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駙馬都尉石保吉卒於京師。帝廢朝三日,贈中書令,謚莊武。屬孟夏享太廟,未即臨喪,遣使諭其家,禮畢,乃臨哭之。

保吉累世將相,家富於財,性驕倨,歷藩鎮,待屬吏不以禮。帥大名時,葉齊、查道皆知名士,悉命械頸以督糧運。帝嘗賜密詔戒之。

先是曹瑋及張崇貴上涇原、環慶兩路州軍山川城寨圖。己未,帝出以示王欽若等曰:“處置鹹得其宜,至於儲備亦極詳悉,宜令別畫二圖,用樞密印,一付本路,一留樞密院,案圖以計事。”

辛酉,賜泰山隱居秦辨號貞素先生,放還山。辨自言百三十歲,帝召至京,與語,多言五代事,亦無它奇,但能服食至長年耳。

癸亥,詔:“幕職、州縣官,除廣南、福建路令預借俸錢外,江浙、荊湖遠地,麟、府等州,河北、河東緣邊州軍,自今並許預借兩月俸,餘近地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