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八 起玄黓敦牂七月,盡閼逢涒灘四月,凡一年有奇



甲申,降德音於熙河蘭會路,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庚寅,曾肇責授濮州團練副使。

辛卯,詔:“上書進士見充三捨生者罷歸。”

丁酉,詔:“自今戚里、宗屬勿復為執政官,著為令。”

庚子,賜茅山道士劉混康號葆真觀妙先生。

乙巳,吏部言程頤子端彥,見任鄢陵縣尉,即系在京府界差遣,宜放罷,從之。因下詔:“責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是月,遼中京雨雹傷稼。

八月,丁未朔,再論棄湟州罪,除許將已放罪、曾布已責廉州司戶外,韓忠彥、安燾、范純禮、蔣之奇各貶官,龔夬化州、張庭堅象州編管,陳次升循州、姚雄光州居住,錢景祥、秦希甫並勒停,李清臣身死,其子祉當時用事,送英州編管。又詔:“胡宗回頃帥熙州日,屢陳堅守鄯、湟之議,見落職罷任,可特與夏寶文閣待制、知秦州。”

戊申,御史中丞石豫、殿中侍御史朱紱、余深奏:“尚書左丞張商英,於元祐丁卯嘗為河東守臣李昭敘作《嘉禾篇》,謂‘成王沖幼,周公居攝,誅伐讒慝,卒以天下聽於周公,時則唐叔得嘉禾。推古驗今,跡雖不同,理或胥近。’方是時,文彥博、司馬光等來自洛郊,方掌機務,比之周公,可乎?逮元符之末,起鄒浩於新州,商英草詞曰:‘思得瑞士,司直在庭。’又曰:‘浩逕行直情,無所顧避。’所謂浩之直情逕行,果先帝之所取乎?先帝不取而商英取之,可乎?”詔:“張商英秉國機政,議論反覆,台憲交章,豈容在列!可落職,知亳州。”臣僚因言商英作為謗書,肆行誣詆,宜更加誅責,置之元祐籍中。辛酉,詔以商英入元祐黨籍,改知蘄州;尋罷職,提舉靈仙觀。

湟州既平,王厚奉詔措置河南生羌。其地在大河之南,連線河、岷,部族頑梗,厚以為若不先事撫存,據其要害,大軍欲向鄯、廓,必相影助;或於熙河州界出沒,為牽制之勢,擾我心腹,共害甚大。乃留王端、王亨在湟州,與高永年等就近招納宗哥、青唐一帶部族,存撫新屬羌人。甲子,大軍由來賓城濟河,南出來羌,拔當標城,又進至分水嶺、平一公城,達南宗。癸酉,厚引軍赴米川城,遇蕃賊三千餘騎,與戰,破之,賊焚橋遁去。明日,厚修橋欲濟,賊復來扼據津渡,厚及童貫幾為流矢所傷。乙亥,來賀城陷,賊掠取財物,仍各散去。

九月,壬午,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及有服親為婚姻,內已定未過禮者並改正。”

庚寅,詔:“上書邪等人,知縣以上資序並與外祠,選人不得改官及為縣令。”

壬辰,置醫學。

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寧寺。

辛丑,改吏部選人七階,曰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從事郎、通仕郎、登仕郎、將仕郎,從刑部尚書鄧洵武言也。舊制以職為階官而以差遣為職,名實混淆,元豐雖定官制,此猶未正,故更名以革其弊。

臣僚上言:“近出使府界,陳州士人有以端禮門石刻元祐奸党姓名問臣者,其姓名雖嘗行下,至於御筆刻石,則未盡知。近在畿甸且如此,況四遠乎!乞特降睿旨,以御書刊石端禮門姓名下外路州軍,於監司長吏廳立石刊記,以示萬姓。”從之。

冬,十月,甲辰,遼主如中京。

王厚奉詔班師。甲寅,還至熙州,遣童貫領護大首領掌年杓拶遵廝雞及酋長溫彪赴闕。

己未,吐蕃貢於遼。

己巳,遼有事於觀德殿。

丙子,郎阿章領河南部族寇來賓、循化等城,洮西安撫李忠統兵往救之。

是月,遼生女直部節度使英格卒,兄子烏雅舒襲節度使。初,諸部各有信牌,馳驛訊事。英格用阿古達議。擅置信牌者罪之。由是號令始一,兵力益強。

十一月,庚辰,詔:“以元祐學術政事聚徒傳授者,委監司舉察,必罰無赦。”

辛巳,詔:“元祐系籍人,通判資序以上,依新條與管句宮觀;知縣以下資序,與注監岳廟,並令在外投狀指射差注。”

乙酉,江南西路提舉常平韓宗直、知亳州孫載並放罷,臣僚論其嘗附元祐奸黨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