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七 起強圉協洽九月,盡著雍涒灘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辛巳,雨雪,帝謂王旦等曰:“瑞雪盈尺,來歲麥苗應有望也。”遂賜近臣飲於中書,又宴館閣官於崇文院。帝作《瑞雪詩》,令三館即席和進,兩制次日來上。

辛卯,遼遣使左領軍衛上將軍耶律元等來賀承天節。元館於京師,嘗詢左右曰:“館中日聞鼓聲,豈習戰陣邪?”或對以俳優戲場,閭里設宴。帝聞之,謂宰相曰:“不若以實諭之,諸軍比無征戰,閱習武藝,亦國家常事耳,且可以示無間於彼也。”

十二月,乙未,手札賜王欽若曰:“編修君臣事跡者,各置歷,仍書逐人名下,隨卷奏知。異時比較功程,庶分勤惰。”欽若為人傾巧,所修書或當帝意,褒賞所及,欽若即自名表首以謝;或謬誤有所譴問,則戒書吏稱楊億以下所為;同僚皆疾之。

先是帝嘗問輔臣以天下貢舉人數,王旦曰:“萬三千有餘,約常例,奏名十一而已。”帝曰:“若此,則當黜者不啻萬人矣。典領之臣,必須審擇。晁迥兢畏,當以委之。周起、王曾、陳彭年皆可參預。”馮拯曰:封印卷首,尤宜用素有守操之人。”旦曰:“滕元晏於士大夫間少交遊。”帝曰:“今當以朱巽代周起知舉,令起與元晏同掌封印事。”於是命翰林晁迥、知制誥朱巽、王曾、龍圖閣待制陳彭年同知貢舉。始命禮部封印卷首。

己酉,遼賑饒州饑民。

庚戌,同判太常禮院孫奭言:“伏睹來年正月一日享先農,九日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案《春秋傳》,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月令》云:‘天子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親載耒耜,躬耕帝籍。’先儒皆雲,元日即上辛,郊天地,元辰謂郊後吉亥,享先農而耕籍也。《六典》、《禮閣新儀》,並先雲上辛禮昊天,次雲吉亥享先農。伏望改用上辛祀昊天,後亥日享先農。仍即著令。”詔太常寺與崇文院檢討官詳定。既而判寺李宗諤言:“《宋書》、《後魏書》所載,並以上辛後日享先農。請如奭奏。”從之。

詔:“諸路所上軍儲之數,自今先下樞密院籍記送中書。”蓋凡遣戍兵,必預度所在資廩豐約故也。

大中祥符元年遼統和二十六年

春,正月,乙丑,帝召宰臣王旦、知樞密院事王欽若等對於崇政殿之西序。帝曰:“朕寢殿中,帟幕皆青絁為之,旦暮間非張燭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將半,朕方就寢,忽一室明朗,驚視之,俄見神人星寇絳袍,告朕曰:‘來月三日,宜於正殿建黃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朕悚然起對,忽已不見,命筆誌之。十二月,朔,即蔬食齋戒,於朝元殿建道場,結采壇九級,又雕木為輿,飾以金寶,恭佇神貺,雖越月,未敢罷去。適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門屋之南角,有黃帛曳於鴟吻之上,朕潛令中使往視,回奏云:‘其帛長二丈許,緘一物如書卷,纏以青縷三周,封處隱隱有字。’朕細思之,蓋神人所謂天降之書也。”旦等曰:“陛下以至誠事天地,仁孝奉祖宗,恭已愛人,夙夜求治,以至珠鄰修睦,獷俗請吏,於戈偃戢,年穀屢豐,皆陛下兢兢業業、日謹一日所致也。臣等嘗謂天道不遠,必有昭報;今者神告先期,靈文果降,實彰上穹佑德之應。”皆再拜稱萬歲。又言:“啟封之際,宜屏左右。”帝曰:“天若謫示闕政,固宜與卿等祗畏改悔;若誡告朕躬,朕亦當側身自修,豈宜隱之而使眾不知也?”

帝即步至承天門,焚香望拜,命內侍周懷政、皇甫繼明升屋對捧以降。王旦跪奉進,帝再拜受書,置輿上,復與日等步導,卻傘蓋,撤警蹕,至道場,授知樞密院陳堯叟啟封,上有文曰:“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沖。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啟緘,命堯叟讀之。其書黃字三幅,詞類《尚書·洪範》、《老子道德經》,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紹世,次諭以清淨簡儉,終述世祚延永之意。讀訖,藏以金匱。旦等稱賀於殿之北廡。是夕,命旦宿齋中書,晚詣道場,旦趨往而帝已先至。

丙寅,群臣入賀於崇政殿,賜宴,帝與輔臣皆蔬食。遣吏部尚書張齊賢等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及京城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