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 起昭陽作噩正月,盡旃蒙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辛亥,金國賀生辰使副中奉大夫、秘書監兼右諫議大夫赫舍哩大雅,廣威將軍、尚書兵部郎中兼四方館副使蕭簡,見於紫宸殿。

金主以其弟袞名聲彰著,忌之。兗不自安,嘗召日者問休咎;家奴希旨,乃上急變,言袞召日者問天命。金主使高禎等就鞫之,無狀。金主怒,械袞至中都,不復究問,斬於市,牽連者皆磔之。

六月,己卯,潼川大水,涪江漲。

庚辰,沅江武陵漲水壞城,人爭保城西牛頭山,山趾大溪橋壞,水大至,平地丈五尺,死者甚眾。

金主以京城多隙地,夏間以賜朝官及衛士等,秋,七月,戊子朔,仍命征錢有差。

庚寅,右正言兼崇政殿說書史才試右諫議大夫。

戊申,將作監主簿孫壽祖言:“湖、廣、夔、峽,多殺人以祭鬼,近又浸行於它路,浙路有殺人而祭海神,川路有殺人而祭鹽井者,請飭監司、州縣嚴行禁止,犯者鄉保連坐,仍毀巫鬼淫祠以絕永害。”從之。

是月,少保、昭化軍節度使、醴泉觀使、駙馬都尉、和國公潘正夫薨於婺州,贈太傅,官給葬事。

八月,壬戌,金司空李德固卒。

金禁中都路捕射獐、兔。

乙丑,岳陽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權主奉濮安懿王祠事士樽薨,贈太傅,追封韶王。其弟降授郢州防禦使士嵰,特復潭州觀察使;諸子遷官除職者九人。後謚恭靖。

丙寅,左宣教郎王孝廉,謀據成都以叛,伏誅。

初,孝廉之父輔,以左朝請大夫守合州,所為不法,左朝奉大夫史聿,時為潼川府路轉運判官,置獄遂寧府,窮治之,孝廉與其兄弟忠俱就逮,輔憂懼死,聿移夔州路轉運判官,獄遂不竟。孝廉兄弟知不免,陰懷異志,即歸所寓成都府,破產招集亡命,多市弓劍,離軍使臣之無賴者,靡然從之。會敷文閣待制、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曹筠,當以是夕詣府學齋宿,孝忠與其徒謀夜襲殺筠,然後舉事。忠訓郎王立知其謀,與孝忠家婢潛以告本路兵馬鈐轄、左武大夫、英州刺史柳佾,佾率兵,以素隊往捕,孝忠與其徒相拒敵,官軍死者三人,佾走趨府治。筠臥閣不出,都鈐轄司幹辦公事張行成排闥入告,始授甲討之。孝忠等徐步至府門縱火,人皆驚散。孝忠等馳出衙西門,官軍躡其後,孝忠、孝廉登樓自刎死。孝忠子大正與其黨樊常等五人為官軍所殺,餘黨二十八人走郫縣,後四日,皆伏誅。詔劾孝忠反狀,餘者悉原之。官軍以次受賞,凡為錢萬七千餘緡。

戊寅,金賜建設宮室工匠及役夫帛。

己卯,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武安軍承宣使、充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王貴卒。

甲申,武功大夫、吉州團練使、新江南西路馬步軍副總管丁禩,移江南東路副總管,建康府駐答刂。

九月,甲午,帝謂大臣曰:“聞潼川路水災,可令轉運、常平司將被災州縣檢放賑濟。”

冬,十月,丁巳,金主獵於良鄉,封料石岡神為靈應王。金主自言曩時嘗過此祠,持杯珓禱曰:“使吾有天命,當得吉卜。”投之。吉。又褥曰:“果如所卜,它日當有報,否則毀爾祠。”投之,又吉,故封之。金主託言神道,欲掩其弒逆也。戊午,還京。

以御史施鉅為大金賀正旦使,帶御器械冀彥明副之。行尚書左司郎中吳為賀生辰使,閤門宣贊舍人張彥攸副之。

壬戌,金有司言太后園陵未畢,合停冬享及袷祭,從之。

戊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宋朴罷。

右諫議大夫史才,論朴執政無狀,朴聞,求去;章四上,詔以本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才言:“朴為士而不自愛,乃從道罔俗,與丐者為伍,其欺誕罔俗,罪不在少正卯之下,請重行竄逐。”詔朴落職。

壬申,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史才充端明殿學士兼簽書樞密院事。

安遠軍承宣使、同知大宗正事士街,權主奉濮安懿王祠事。

丙子,金詔:“內外官聞大功以上喪,止給當日假;若父母喪,聽給假三月。著為令。”

丁丑,侍御史兼崇政殿說書魏師遜試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