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 起昭陽作噩正月,盡旃蒙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辛未,金主遣金吾衛上將軍、工部尚書耶律安禮,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許霏,來賀天申節。

金太原尹圖克坦額埒楚克,自謂有佐命功,受鐵券,凶很益甚,奴視僚屬,動加箠楚。嘗問休咎於人,譽者言其當有天命,額埒楚克喜,以語卜者王鼎。鼎上變,額埒楚克伏誅。金主復命其子乘傳焚其骨,擲水中。

六月,癸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史才罷。

御史中丞魏師遜,劾才“受李光薦得改秩,迨今陰相交通,謀為國害,屢遺書問,不憚數千里之遠,凡光所厚者悉與結托,包藏禍心,自為不靖。”右正言鄭仲熊亦言:“李光曩知溫州,孫仲鰲掌其表章,才用其薦書以改秩。及今得路,遂與仲鰲及光所厚者互相交結,密通光書於萬里之外,蓋欲陰連死黨以搖國是,請亟行竄除。”才聞,乃再章求去。初命以舊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師遜等再論,遂落職。

甲午,御史中丞兼侍講魏師遜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參知政事。

甲辰,保寧軍承宣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閔為慶遠軍節度使,以積閥遷也。

秋,七月,癸丑,安民靖難功臣、太師、靖江、寧武、靖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清河郡王張俊薨於行在,年六十九。帝曰:“張俊遽亡。曩者張通古來,俊極宣力,與韓世忠等不同,恩數宜從優厚。”遂賜貂冠、朝服、刀劍,命內侍省押班張去為護葬事。

俊晚年主和議,與秦檜意合,帝厚眷之。其麾下將佐,若楊存中、田師中、王德、趙密、劉寶,皆建節鉞,或至公師,幕府諸僚為侍從、帥守者甚眾。

庚申,金初設鹽鈔香茶文引印造庫使副。

乙亥,帝謂大臣曰:“莫公晟以丹州歸順及進馬,可檢擬取旨施行。”

先是公晟自宣和以來,屢為邊患,歲調官軍防守。至是直秘閣、知靖江府兼主管廣西經略司公事呂願中言:“公晟獻馬三十匹,且遣其部落七百餘人至靖江府,與經略司屬官歃血而盟,諸蠻願以二十七州、一百三十五縣為本路羈縻,實為熙朝盛事。”丙子,帝謂大臣曰:“得丹州,非以廣地,但徭人不作過,百姓安業可喜。”乃詔公晟以南丹州防禦使致仕,其子延沈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使持節南丹州諸軍事、南丹州刺史、知南丹州公事、武騎尉、其餘首領並推恩。願中又畫圖進呈,帝曰:“且喜一方寧靜。”秦檜曰:“陛下兼懷南北,定計休兵,小寇豈敢不服!”帝曰:“若非休兵,安能致此!”於是鑄羈縻州縣印一百六十二,給之。

先是賀金國正旦使施鉅將歸,金主使左宣徽使敬嗣暉問之曰:“宋國幾科取士?”對曰:“詩賦、經義、策論兼行。”又曰:“秦檜作何官?年幾何?”對曰:“檜為尚書左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金主復使人謂之曰:“我聞秦檜賢,故問之。”檜陰挾金人為重,帝墮其術中,終不悟。

丙子,金參知政事耶律恕罷。

戊寅,帝幸張俊第臨奠。詔:“俊侄右宣教郎子安第五人,各進一官,諸婿直徽猷閣韓彥朴、直秘閣劉堯勛、楊亻與,並進一官,升一職。”

八月,丙午,禮部擬定故太師、清河郡王張俊贈典,乞依韓世忠例。

先是帝諭秦檜曰:“武臣中無如張俊者,比韓世忠相去萬萬,贈典宜令有司檢討祖宗故事,務從優厚。”及是進呈,帝曰:“俊在明受間有兵八千,屯吳江,朱勝非降授指揮,與秦州差遣,俊不受。進兵破賊,實為有功,可與贈小國一字王。”於是封循王。自淳化以後,異姓不封真王,其追封自俊始。俊葬無錫縣,比葬,自行朝至無錫,將相、州郡祭之者接跡,江左以為榮。後謚忠烈。

戊申,金以御史大夫高楨為司空,御史大夫如故。

九月,己未,金主擊鞠於常武殿,令百姓縱觀。

辛酉,金以吏部尚書蕭賾為參知政事。

癸亥,金主獵於近郊。

乙丑,大理寺丞環周言:“臨安、平江、湖、秀四州,低下之田多為積水浸灌。蓋緣溪山諸水,接連並歸太湖,自太湖水分為二派,由松江入海,東北由諸浦注之江。其松江泄水,諸浦中惟白茅一浦最大,今為泥沙淤塞,每歲遇暑雨稍多,則東北一派,水必壅溢,遂至積浸,有傷農田。請令有司相視,於農隙開決白茅浦水道,俾水勢分派流暢,實四州無窮之利。”詔轉運司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