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傳》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換橋樑

  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換橋樑

那康茂才領了太祖軍令,即到本帳修起一封書來,付與康玉,叫他小心前去, 不題。卻說李善長見太祖如此傳令,便問說:“太祖方以寇來為憂,今反誘其早至, 卻是為何?”太祖說:“大凡禦敵,促則變小,久則患深。倘二賊合併來攻,吾決 難支。今如此計誘他,友諒必貪得,連夜前來,我自有計破之,士誠聞風膽落矣。” 善長極口稱妙。

再說康玉齎了書,逕到友諒營前,見了營士卒,備細說有密事奏漢王。守卒報 知友諒,友諒認得是康玉,便驚問說:“你隨爾主在金陵,今竟到來,欲報何事?” 康玉不說,假為左右顧盼之狀。友諒知他意思,即令諸人退出帳外,止留張定邊、 陳英傑二人在旁。康玉見人已退,遂在懷中取書,遞與友諒。友諒拆開,讀道: 負罪康茂才頓首,奉啟漢王殿下:嘗思昔日之恩,難忘頃 刻。今聞師取金陵,雖金陵有兵三十萬,然諸將分兵各處鎮守, 已去十分之八。城中所存僅萬,半屬老贏,人人震恐。今主公 令臣據守東北門,江東大橋,乞殿下乘此虛空,即晚親來攻取, 當獻門以報先年恩德。倘遲多日,常遇春、胡大海等兵回,勢 難得手。特此奉聞,千萬台照。

友諒見書大喜,便問:“江東橋是木是石?”康玉說:“是木的。”友諒說: “你可即回報與主人,吾今夜領兵到橋邊,以呼‘老康’為號,萬勿有誤。事成之 日,富貴同之。”因賞康玉金銀各一大錠。康玉叩首而歸。張定邊奏道:“此書莫 非有詐么?”友諒說:“茂才與我道義至交,必無有詐。今夜止留陳英傑守營,卿 等當隨孤領兵二十五萬潛取金陵。”吩咐已定,只待晚來行事。

且說康玉回見太祖,具言前事。太祖拍手,說:“他已人吾掌中矣。”李善長 進奏道:“此事尚未萬全。若友諒引三十萬精銳,徑過江東橋來攻清德門,亦是危 事!據臣愚見,不若即刻將橋砌換鐵石,使友諒到此,頓時起疑心,不敢前進。又 於橋西設一空寨,他望見營寨,必然來劫。及至寨中,一無所有,令彼驚疑奔潰。 然後四圍用火攻擊,可得全勝。”太祖大喜,即令李善長如法布置,仍聽軍師劉基 調遣。劉基便登將台,把五方旗號,按方運動,發了三聲號炮,擊了三通鼓,諸將 都到台下聽令。劉基傳下鈞旨,說:“今夜廝殺,不比等閒,助主公混一中原,廓 清妖穢,踏平山海,俱是今日打這腳樁;你等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帶礪山河,也 俱在今日。施展手段,稍不小心,有違軍令,決當斬首不饒。”諸將一一跪說: “願領鈞旨。”劉基便令馮勝、馮國用、丁德興、趙德勝四將,領兵三千,埋伏江 東橋,據虎口城諸處險隘,只等待友諒陣中馬亂,便用神槍、硬弩、火炮等物,一 齊擊殺,任他奔走,不得阻攔,都只在後邊追趕;再令華高、趙良臣、茅成、孫興 祖、顧時、陸仲亭、王志、鄭遇春、薛顯、周德興、吳復、金朝興十二員將住,領 兵二萬,在正東深處埋伏,西對龍江,漢兵若敗,他必沿江北走,便可率兵從東攻 殺;又令鄧愈領兵三萬,待友諒兵來,便去劫他老營,截他歸路;又令李文忠領兵 二萬,即刻抄龍江竟人大洋,將漢兵所有船隻,盡行拘掠,止留破船三百隻於江南 邊,待他敗兵奔渡。太祖聽令,便在台下稱說:“此舉直令片甲不存,軍師何以留 船與渡?”劉基說:“兵法上說:‘陷之死地,必有生路。’昔者項羽渡河,破釜 沉舟,以破章邯;韓信背水列陣,以破趙軍,俱是此法。倘漢軍三十萬逃奔採石, 無船可渡,彼必還兵死戰,勝敗又未可知。惟留此破船,待他爭先逃渡,若至江心, 我軍奮力追趕,破船十無一存,始為全勝。”分撥已定,諸將各自聽令行事,不題。 卻說陳友諒親督元帥張定邊,及精銳二十萬,待到酉牌時候,都向金陵進發。 偃旗息鼓,倍道而行。將及半夜,方到江東橋。友諒便問:“橋是如何?”只聽前 哨報說:“是鐵石造成的。”友諒驚說:“康玉分明說是木頭的,何故反是鐵石, 可再探到前面還有木橋否?”那哨子上前探看良久,回報導:“此橋長二十步,盡 是鐵石囗砌成,上前去探,更無木橋。”友諒心疑,便自領兵,前行數百餘步,只 見營鼓頻敲。友諒喜道:“此必茂才紮下營寨。”即令張志雄領兵前往,密呼“老 康”,以為內應。誰想志雄前至寨口,隔柵遙望,營中並無一個士卒,止是懸羊駕 犬、擊鼓如雷。領兵急回阻住,備說前事,不可前往,必有伏兵在彼,勿墮奸計。 友諒大驚,說:“吾被茂才誘矣。”下令急回兵北走,眾軍膽碎心驚,奔潰爭先。 看官看到此想說:“若是陳友諒果有智量,且按兵不動,列陣以待,雖有伏兵,見 如此強盛,也決不敢輕犯。”誰知智不及此,只是鼠竄狼奔,那裡擋得住。